ID: 6704354

五上 22环境问题 教案

日期:2025-11-17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58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五上,环境,问题,教案
  • cover
22、环境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资料的分析活动,第二课时完成调查讨论活动。 本课的学习活动与下两课时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本课的教学应与下面两课时统筹设计,进行单元备课。 活动目标 1.能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2.能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变化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的分析结论。 活动过程: 1.教材首先用四幅图展示了人类的四个发展阶段:古人类阶段、农业文明阶段(黄色文明)、工业文明阶段(黑色文明)和现代文明阶段(电子文明),向学生展示了不同阶段中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及环境变化的情况。教学中教师可将人类社会发展的几个阶段绘制成动画多媒体电脑课件向学生展示。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及其在应用中引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变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教学过程可分成四层进行:(1)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整理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进程的资料;(2)讨论分析变化的原因,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3)分析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作用;(4)调查寻找身边的环境问题。 2.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整理人类社会发展引起环境问题的资料,在事实充分的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分析出各种变化的原因,以及各种变化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才能确定科学进步是其他变化的根本。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产生了环境问题。这一基本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基本认知过程,也是学生的基本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地抓住每二教学过程的目标任务,启发学生独立环境与保护活动,让他们充分利用已有的有关变化和事物间相互作用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其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分析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的组织。在组织学生整理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进程的资料的教学时,可采用教师介绍资料、个人思考整理记录表、小组汇总的方法进行。在个人活动开展前,教师可利用课件或教材插图向学生绍人类社会发展的四大阶段。主要包括: (1)科学发展的进程。火的使用———铁的发现———蒸汽机的发明———电的发明和电脑的问世。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适当补充过多,只要学生能明确几大阶段即可。 (2)科学技术的进步。包括:些内容。但注意不要材料的使用:原始的天然材料———加工的天然材料———人造材料———合成材料。生产工具的使用:石器———青铜器、铁器———蒸汽机的使用———电器和电脑的使用。生产方式的改变:集体狩猎———个体化农业生产———工业化工厂生产———电气化生产。 (3)人们生活质量的变化:风餐露宿、食不果腹———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工业产品的出现方便了人的生活———电子产品的出现使人的生活现代化。 (4)环境污染的现象:基本没有污染———开荒种地破坏植被(黄色时代)———工业烟尘污染空气(黑色时代)———各种污染现象同时出现。 教师在介绍以上资料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图片,用学生可接受的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对以上现象有所了解即可,教学中不要求学生记、背生疏的术语。 个人思考和记录整理: 教学中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把以上内容梳理成自己的概念体系,以便整理在记录表内。记录表内的用语,不要强求规范统一,只要学生能用理解后自 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就应给予肯定。 小组交流:小组交流的目的是让每个人的记录进行补充以求完整,因此最好不要占很长时间组织重复内容的发言。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将内容整理得清楚、准确的记录展示给全班, 以供分析讨论时使用。讨论分析变化的原因。了解科学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在此教 环境与保护学环节中,建议教师设计如下的问题组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