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雨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能独立提出要研究问题的假设。 3、能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进行研究。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设计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2、能根据漫画写一篇科普短文,向其他人介绍水的三态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2、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做凝结。 3、能举例说出有些物质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 4、能分别举例说明物质的可逆变化在人类生活中的运用。 5、愿意关注科学技术(人工降雨)的发展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 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独立地探究雨的成因。 教学难点 知道雨的形成原因。 教学准备 有关凝结现象的图片、酒精灯、同样大小的杯子、塑料薄膜、试管夹、温水、铁架台、冰冻饮料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播放片段视频)你们见过这些现象吗? 师:雨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小水珠从哪里来? (1)师:上面图片中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出现小水珠?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3)学生填写解释。 (4)师: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向同样大小的两个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温水;同时盖上大小相同、冷热不同的玻璃片,你们猜一猜,哪个玻璃片上会有小水珠出现? (5)学生汇报猜想并进行实验。 (6)汇报实验结论。 (7)教师小结: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2、雨的形成。 (1)师:在上一个实验中,如果水滴越聚越多,会出现什么现象?与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比较相似? (2)师:由此推断自然界中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3)师:小组同学互相合作,制定小组的研究计划吧! (4)小组合作制定计划,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研究计划。 (6)师:根据各小组制定的研究计划进行实验吧! (7)学生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8)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情况进行评价并小结。 (三)巩固练习: (1)阅读科学在线,播放视频进一步指导学生对雨的形成的认识。 (2)教师小结: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循环往复的变化,我们把像水这样的变化过程称为可逆的。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