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打妖精 教学目标: 1、理解有情节的儿歌内容,感受中国传统儿歌连锁调的形式特点,能学会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2、能用不同的形式朗读儿歌。 3、能根据儿歌里不同的角色特点进行创编动作。 活动重点:理解儿歌内容,感受中国传统儿歌连锁歌的形式特点。 活动难点:让学生大胆尝试表演儿歌内容。 教学准备: 《西游记》片头曲、《三打白骨精》动画视频片段、儿歌《孙悟空打妖精》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妖婆的面具等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乐及动画片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播放《西游记》片头曲音乐片段,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并接着往下唱。 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播放《三打白骨精》动画片片段,鼓励学生说说这是《西游记》里面的哪段故事。 提问:1、《西游记》里面有哪些角色呢? 2、你喜欢谁?为什么? 3、你不喜欢谁?为什么? 二、学习儿歌,引导学生感受儿歌连锁调的特点。 1、教师朗诵儿歌,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儿歌。 提问: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老师今天读的儿歌跟其他儿歌不同?或者有什么区别呢? 师小结:即前句的最后一个词是后一句的开头,引出“连锁调”。 提问:1、儿歌里都有谁?2、谁上当了?为什么唐僧、猪八戒容易上当受骗? 小结: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等,学会自己保护自己。 2、引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3、通过角色扮演,巩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学会念儿歌。 4、学生分组轮流朗读或以接龙方式朗读儿歌,感受儿歌连锁调的特点。并鼓励学生变念儿歌边做动作。 5、引导学生分角色练习,进一步巩固诗歌内容。 (1)师先请个别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上来表演一遍,请其他学生注意观看。 (2)教师观看,并及时纠正错误。 (3)学生三组,分别带上面具,分角色边念儿歌,边表演。 (4)师生一起点评。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儿歌名字叫什么?里面有哪些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