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859580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3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211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教,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
  • cover
7.3.3生物进化的原因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变化而改变的事例。 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能力目标】 通过对事例的分析,养成运用生物知识分析生活中现象的能力。培养实际操作及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生物进化事例的分析,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以及环保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实验。    2.通过模拟实验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难点:由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准备 课件 小黑板 挂图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情景导入 欣赏图片,讨论交流 展示:世界灭绝动物墓地图片、多种多样的金鱼图片,提出问题“在漫漫进化路途中为什么有的物种会灭绝,新的物种又是怎样诞生的?” 1.分析生物进化的事例 1.阅读教材P62,小组讨论回答(1)浅体色和深体色的桦尺蠖繁殖的数量原本是相等的,只是在黑褐色的树林里,深体色的桦尺蠖能逃过敌害而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而浅体色的易被敌害发现而吃掉,数量就越来越少。这样代代传下去,深体色的桦尺蠖就越来越多,而浅体色的桦尺蠖越来越少,最后使桦尺蠖形成深体色的保护色。(2)桦尺蠖体色的变化是受环境的影响的,环境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3)通过对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分析,我们知道了“遗传和变异”是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基础,而环境的改变是它体色变化的外在动力。2.欣赏不同动物的保护色,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总结保护色的概念,讨论保护色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黑色桦尺蠖的出现对于后代的生存有何意义?(2)黑色桦尺蠖的数量由少数逐渐变为多数,而浅色桦尺蠖数量的减少,主要是受什么的影响?(3)请你试着解释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原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4)如果要使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的桦尺蠖又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你认为该怎样做?2.多媒体展示(1)不同动物的保护色(2)总结保护色的概念,对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2. 探究活动:模拟保护色的形成 按照教师指导进行探究活动,活动中听从组长安排,及时记录数据总结数据、分析探究过程中的现象、思考得出结论 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1.教师准备好大张白纸铺在桌子上(代表生活环境)和60张各种颜色的小纸片(代表某种动物不同的体色的变异类型,且为第一代),将学生分成6人一组,每组一位组长(负责同一组员的行动和监督),5位组员扮演捕食者的身份,来捕捉他们的猎物-小纸片。2.组长将小纸片平铺于白纸上(注意不要把小纸片弄折),组员先背对桌子,当听到组长命令时,组员转身捕食,每次捕食只拿一张小纸片,这样进行9次后,还剩下15张纸片时暂停捕食,注意:组长要使小纸片均匀分布在大白纸上,而且要监督组员快速捕食而不要特意寻找某种颜色的小纸片。3.此时统计数据填入书中 65页表格,然后查看大白纸上剩余的小纸片“幸存者”,假设每个“幸存者”都产生3个后代,而且体色与自己相同,到老师处拿小纸片来充当后代,补充好后此时即为第二代的开始数目(60),做好记录填入表格。4.如2和3步骤进行后直至第五代或只剩一种颜色为止。注意:要提醒学生记录好数据,以便讨论和得出结论。指导学生结束活动后要对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初步得出保护色的形成不是生物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变化颜色,而是在发生变异时被环境选择了。 3.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1.观看图片资料,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的主要内容。2.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小组讨论,总结(1)在过度繁殖的基础上产生了不定向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物质基础。(2)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