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924516

人教版选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共31张PPT)

日期:2025-10-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22650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选修,第三,单元,第六,第二次世界大战
  • cover
(课件网) 二、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 三、阿拉曼战役(1942年10月) 一、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7月~1943年2月) 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苏德战场的转折点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阿拉曼 阿拉曼战役 1942年秋 背景。1941年初,德军进入北非。纳粹名将隆美尔指挥德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之后,在1942年6月,逼近阿拉曼,英军如果不能取胜,就可能丧失包括埃及在内的整个中东的势力范围,英国同海外殖民地的联系就会切断。 “阿拉曼战役之前,大英帝国战无不败;阿拉曼战役之后,大英帝国战无不胜。” —丘吉尔 一、从莫斯科战役到斯大林格勒战役 ㈠莫斯科战役 :1941.9--12 ⑴对阵双方: ⑵德军初战告捷 ⑶结果: 苏军:朱可夫 德军:包克 德军被歼50万,仓皇后退。 1、概况: 材料一:莫斯科保卫战:苏德战争爆发后第一次大会战。希特勒企图消灭红军主力,占领莫斯科,在入冬以前打败苏联。他调集了80个师180万人,由包克指挥进攻。 10月2日,德军总攻开始。希特勒狂妄宣称10天要攻下莫斯科。他的宣传部长戈培尔竟令柏林各大报留下10月12日头版重要位置准备登载“特别重要消息”。苏联红军奋力抵抗,莫斯科市民紧急动员。11月15日,德军51个师开展新攻势,企图南北合围,中间突破。红军三个方面军顽强抵御,德军最突出的部队进至距莫斯科30公里处。 材料二:12月初,莫斯科地区已是寒冬,气温下降到摄氏零下20-30度。希特勒对冬季作战毫无准备,德军无棉衣,无保暖设备,飞机和坦克的马达无法发动,枪栓拉不开,武器失灵。而苏军已穿戴上保暖棉衣、皮靴和护耳冬帽,枪炮套上了保暖套,涂上了防冻润滑油。12月6日,红军开始反攻,不断突破德军防线。到1942年1月中,红军共歼敌55万人,击毁和缴获坦克1500辆。德军向西败退150─300公里。希特勒的对苏闪电战被彻底粉碎。 思考:莫斯科战役德国失败的原因及莫斯科保卫战的意义? ⑴从苏军看: ①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 ②苏军情报准确,及时东兵西调,加强莫斯科防御 ③有利的自然环境(俄国的严寒) ①缺乏冬季作战准备 ②德军骄傲、狂妄,对形势估计不足。 ③进攻南欧延误了向莫斯科进攻的时间 2、胜利原因: 教材P71本课测评1 ⑵从德军看: 俄罗斯虽大,但已无路可退!后面就是莫斯科!苏军一个战斗小组的指挥官发出了这样的呼喊, 这个人家伙什么时候才起来呀? ①第一次重大失败,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宣告闪电战破产(平型关战役: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②以后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 ③鼓舞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决心 3、影响: 莫斯科保卫战成为20世纪“一个冬天的神话” 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1943年 斯大林格勒战役 一、从莫斯科战役到斯大林格勒战役 ㈡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年7月~1943年2月 1、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原因: ①莫斯科战役后,德军无力全线进攻(改为重点进攻) ②斯大林格勒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工业城市 ③夺取苏联战略物资产地高加索(粮食、石油、煤炭) ④以斯大林命名的城市,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⑤希特勒企图占领斯大林格勒,北取莫斯科,南出波斯湾。 2、概况: ⑴苏军的战略防御阶段:1942.7--11 与德军展开激烈巷战,苏军死死钉在斯大林格勒 ⑵苏军的战略反攻阶段:1942.11--1943.2 全歼德第六集团军 斯大林格勒是苏联南方最重要的工业中心、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德军如果占领了斯大林格勒,既可切断苏联中部和南方的联系,占领高加索石油区、顿河和库班的肥沃原野,又可迂回东北,包抄莫斯科,进取西伯利亚。所以,斯大林格勒的得失关系着苏德双方整个战局的命运。??? 7月到11月是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防御阶段,也是最为艰苦的阶段。俄国人拼命抵抗让德军束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