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弯弯的月亮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能从“是什么”、“怎么样”等角度对月相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将自己的探究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参与观察月相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愿意合作与交流。 3.科学知识:知道月相的形成原因以及月相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月相的成因模拟实验。 【教学难点】: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月相变化图、代表月亮的皮球、多媒体。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每遇到晴朗的夜晚,天空中那一轮金黄的明月总是赋予人民无限的遐想,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以月亮为题材写出优美动人的诗篇,更是增添了月亮的神秘感。今天,我们就把目光投向那遥远的宇宙,来探究距离我们最近的星体———月亮的秘密。? (二)明确探究主题:现在,我们就站在在皎洁的月光下,沐浴月光,你想探究哪些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及时给予鼓励,并适当板书) (三)板书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月亮圆缺之谜。(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活动一:汇报交流观察到的月亮的变化情况 1.课前,老师已布置同学们用一个月的时间去观察月亮,那么你所看到的月亮是怎样的形状呢?哪位同学愿意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看到的月亮?(提示学生: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展示画图) 2.学生上台展示交流:有时像圆盘,有时弯弯的像镰刀…… 教师讲解: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真不错,你们刚才展示的都是我们所看到的月球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它们在科学上名字叫做月相。(出示课件) 4.教师启发提问:从地球上看月球,看到这些月相,你们有什么发现?有没有问题要问?(学生观察、交流) 5.教师总结:月相是怎么形成的?月相的变化有怎样的规律?老师也很想知道其中的秘密,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月相的成因吧! 活动二:探究月相形成的原因 1.提出猜想 (1)在研究月相成因之前呢,老师想知道,关于月球的知识你们都知道哪些?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靠反射太阳的光才发亮。月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2)教师引导:那么大家能猜想一下月相的变化可能与什么有关吗?月相的变化与太阳照射及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吗? 教师引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现在就让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月相的变化原因。 2.制定方案 (1)谈话: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怎样操作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下实验方案吧!(师出示提示:①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模拟材料?②月球怎样运动?③月球的亮面朝向谁?④怎样操作实验?) (2)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交流讨论、班内展示汇报。 问题①:这个实验必须要“月球”(皮球代替)“地球”(圆形纸板代替)“太阳”(电灯代替),因为月球是在围绕地球运动,有了太阳月球才会亮。 问题②:月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运动,也就是按逆时针运动。(出示课件) 问题③:在做实验的时候,月球的亮面要始终对着“太阳”的方向。 问题④:在教室里准备一盏瓦数大的电灯,用这盏灯当作太阳,一名学生站在圆形纸板上(“地球”),用皮球当作月球;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然后使“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学生边说边演示动作:拿着“月球”,慢慢围着“地球”做逆时针运动) (3)师生共同评议,提出改进建议,进一步明确实验步骤。 3.实验验证 (1)学生分组实验。 (2)师提出实验要注意的问题:①月球做逆时针运动;②月球亮的那一面要始终对着太阳;③眼睛要始终看着月球;④及时记录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