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基本信息 题目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学科 高中地理 年级 高一 教材内容 鲁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第一节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方式 1. 教材分析 本节着重介绍了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三种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和商业贸易。教材的第一目阐述交通运输的有关内容,第二目分两块内容,首先简要介绍通信的概念,然后分别说明它的两种主要类型。第三目简要介绍商业贸易的有关内容。本节课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即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商业的概念、类型和特点;并能够结合实例了解各方式的主要作用,综合分析说明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多种方式及其对人地关系的影响;提高学生对交通运输、通信、商业等在人类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认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 2. 学情分析 交通、通信涉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应该没有太大的难度,商业虽然同学们并没有接触过,在信息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也应该没有问题。只要老师耐心疏导,一定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一知识技能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和贸易的概念、类型特点2、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通信、商业的主要环节3、能根据运输货物的特点、交通运输条件,正确选择货物运输方式二过程方法训练学生比较归纳和总结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深切感受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学重点与难点能根据运输货物的特点、交通运输条件,正确选择货物运输方式 4. 教学过程 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交通运输的概念。作为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此处所讲的交通运输侧重点在于联系人类生产、生活,不在于交通运输本身。同样,通信和商贸部分讲述的重点也在于人类活动地域联系,而不在于通信、商贸本身,教师要把握好这一点。 如何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实现合理运输,这部分内容是教学重点。可先安排学生阅读“知识窗”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明确运输方式的四大评价指标和人们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所考虑的因素。可结合图4—1—7分析说明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距离与运费的关系,然后可通过设计一些货物的运输活动。让学生根据运输物品的性质、重量、时效等要求,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如1 000枚玫瑰由昆明运住北京,1万立方米木材由巴西运住重庆等。从而学会根据货物特点选择合理运输方式。教学时应强调,选择时除了考虑运费、运距、货物的特点之外,有些时候还需要考虑当时特殊的背境。教学中可设计一些模拟商业活动,如扮演大型连锁超市部门经理,对家电或食品等商品进行模拟选购、储存和销售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商业贸易的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意义。考虑到这部分内容并不是重点,亦非难点,可引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讨论。 5.板书设计 交通运输现代通信商业贸易 6.教学活动设计(含师生对话设计) 新课导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食荔枝二首》 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各种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进行的。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域之间的物质和信息,要通过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方式进行交流,实现互补,这样社会才能形成一个运转自如的整体。同学们如果有亲戚朋友在外地,平时是通过什么方式联系的?如果要见面,会选择什么样的交通运输方式?在选择运输方式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学生回答:联系方式:打电话、写信、上网等;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主要考虑的因素:安全、速度、价格等承转大家说了很多地域联系的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