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986850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二十一章《第一节 生物的无性生殖》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3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176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单元,第二十
  • cover
《生物的无性生殖》教案 年 级: 八 年 级 教材版本: 苏 教 版 讲课人:赵亚南 联系电话:15838819051 学校:洛阳市东升第二中学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分析】 《生物的无性生殖》是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第二十一章的第一节,教学时安排两课时,本案例是第一课时,重点内容是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和实习植物的嫁接。通过指导学生实验,使之在活动中获得生物无性生殖的概念、出芽生殖的特点、营养生殖中嫁接的原理和方法。结合教材所提供的两项活动,把知识性教学与技能性教学进行整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珍爱生命、热爱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2、举例说出植物的嫁接过程和意义。 3、嫁接的关键步骤。 【教学难点】 尝试植物的嫁接。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和理解,设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联系生活列举生物的无性生殖方式。 2、举例说出植物的嫁接过程和意义。 能力目标: 1、运用酵母菌培养液制作玻片标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 2、尝试植物的嫁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养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以及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更活跃且更有逻辑性;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他们对日常生活所接触的酵母菌和嫁接技术既熟悉又陌生,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较七年级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 、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探索法、实验法、讨论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 【学法分析】 通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主要方法有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与交流、归纳总结。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课前培养好的带种子的葫芦苗和水培的绿萝。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种植物的繁殖方式的不同点。 学生回答:葫芦苗是小麦种子发芽成的,葫芦的种子是葫芦受精作用后形成的;绿萝则是有一个枝条水培生根而来的(学生有感而发,各抒己见)。 及时提出:绿萝的培育过程中有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吗? 小结入题:像绿萝这样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母体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叫做无性生殖。 [设计意图]通过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殖方式的比较,让学生直观认识到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引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 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1.自然界中有很多生物都可以进行无性生殖,比如常见的酵母菌和水螅等以“出芽”的方式进行无性生殖, 称为出芽生殖。 2.实验过程: 教师提前准备了酵母菌的培养液,要求学生利用培养液作为实验材料,制成临时玻片标本,通过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教师提出问题: (1)大家看到像教科书中的酵母菌了吗,是否完全一样? (2)为什么说酵母菌的“出芽”是一种生殖方式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分享。 老师和学生共同归纳总结,并观看酵母菌出芽生殖动画和水螅图片,进一步理解出芽生殖。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教师的引导,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其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探究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进而引出出芽生殖是一种无性生殖。 过渡:设置情境:常言说“无心插柳柳成荫”,为什么插柳成荫? 活动二 植物的嫁接 1.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常见植物的营养器官: (1)绿萝的枝条长成了新植株 (2)发芽的土豆块茎 (3)发芽的红薯块根 (4)大蒜瓣长成了蒜苗 (5)多肉的叶子长出了新植物 引出植物的营养生殖,如嫁接、扦插等。 【设计意图】引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直观的现象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营养生殖的理解也会更加的深刻形象。 2.组织学生观看动画: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