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地球的近邻———月球 月球的运动 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变化有两种: 一、在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变化:如今天晚上的7点、8点、9点……我们看到的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二、在不同的日期同一时刻的变化。如我们连续观察10天……都在晚上八点时看月亮,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相同吗?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月球的不同形状的变化称为月相。 月球和地球一样不会发光, 太阳总是把半个月球照亮。但 我们看到的月球却有圆缺的变 化。这是为什么呢? 实验步骤 1、一个人手持“月球”围绕地球一周,运动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月球”亮的一面向着太阳,方向不能发生变化; 2、其余四个人背靠背站着,分别面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3、当“月球”转到你的对面时把你看到的此时的月相画下来,反复两到三次。 H A B C D E F G 用一个一半涂成黑色 的乒乓球表示月球, 白色部分始终向前表 示被太阳光照亮的部 分。分别按A--H的 逆时针方向观察球被 光照亮部分的形状。 在空心球中用铅笔画 出不同方位球光亮部 分的形状 A B C D E F G H 用铅笔涂黑看到的阴影部分 1、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我们见 到的月光其实是太阳的反射光。 2、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 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 变动。地球上的观测者所看到的、被 太阳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状却发生着 有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了月相的变化。 月相的形成原因: 朔望月: 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 我国的农历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每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我们现在过的什么节是根据农历确定的,你知道这些节日时的月相吗? 春节 元宵节 端午 重阳 中秋节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五月初五 九月初九 八月十五 新月 满月 上弦月 上弦月 满月 峨眉月 上弦月 凸月 满月 凸月 下弦月 残月 初三、四 初七、八 十一、二 十五、六 十九、二十 二二、三 二五、六 初一、三十是新月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因月在日地间;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朝西边; 满月出在十五六,通宵达旦都可见;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不可见 无 上半夜 整夜 下半夜 向西 无 向东 29.53日 朔望月 18点到21点 向西 月相以及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 农历 日期 月相 形状 晚上可见时间 明亮部分完整圆弧面凸向 周期 初一 新月(朔) 无 初三、 初四 蛾眉月 初七、 初八 上弦月 十五、 十六 满月(望) 二十二、二十三 下弦月 读一读,记一记 1、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 出现在西边的天空西边亮(月面朝西)。 2、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 出现在东边天空东边亮(月面朝东)。 可以简记为: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知道了月相的形状跟月球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地点的关系后,我们也可以通过月相的形状来判别当时的大致时间 上弦月晚12点,月已落山,或正悬于西方近地平线,由东往西看正是对光,而犯人背光,不可能看清疑犯的脸。 一嫌疑犯,被证人指证在农历初八晚上12点在草垛东侧往西看,清清楚楚看见疑犯的脸。你觉得证人的话可信吗? 月食(满月) 日食(新月) 课外作业: 1、独立完成一个月的月相观测,并记录月相 的变化。自已设计记录形式,可以是照片 或者其它,要求具有可展示性,适当时候 可以进行展示。 2、月面虽有圆缺变化,但月面面貌本身并没 有什么变化,也就是说月球始终以同一个 面孔对着地球,在地球是看不到月球背面 的。那么,月亮为什么不肯转过脸去呢?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解释这一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