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129392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10.2.2平移的特征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24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2387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华东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10.2.2,平移
  • cover
10.2.2平移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探索平移的基本特征 能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让学生体会图形的平移现象,体验感受图形平移的主要因素是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探索它的基本特征. 情感与态度目标:认识和欣赏这些图形的平移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重点:平移的基本性质 难点:发现原图形与平移后图形间的关系. 关键:对平移特征的探索及理解. 三、教学用具:一副三角板、多媒体投影 四、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练习 五、教学程序设计: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创设问题 情景 1、投影: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实例,学生回忆知识. 2、平移的概念: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3、如图,请问: (1)△ABC沿着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得到△A’B’C’? (2)AB、BC、AC的对应线段是什么?(3)∠A、∠B、∠C的对应角是什么? 1.学生看投影并思考问题 2.举一些生活中平移的实例. 3. 学生回答问题 指出图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 引出内容:复习图形的平移,通过相关练习,引出本节课研究内容:平移的特征. 探 究 新 知 (二)、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1、想一想:(课件演示) (1)如图,每对对应线段有怎样 的位置关系? (3)每对对应角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 2、归纳平移的基本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3、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发现:对应线段(或对应点的连线)可能平行,也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4、归纳平移的特征. 学生观察课件内动画演示,思考并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归纳平移的特征 直观图形的变化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 运 用 新 知 投影:例1如图15.1.8(1),△ABC经过平移到△A′B′C′的位置,指出平移的方向,并量出平移的距离. (1)(2)图15.1.8投影:试一试 在如图15.1.9的方格纸中,画出将图中的△ABC向右平移5格后的△A′B′C′,然后再画出将△A′B′C′向上平移2格后的△A″B″C″.△A″B″C″是否可以看成是△ABC经过一次平移而得到的呢?如果是,那么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分别是什么呢? 例1:先看懂题意,看教师用课件演示,从中体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学生观察动画演示,并口答平移的方向与平移的距离;教师注意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在课本上画出来,并回答题目问题. 学生充分地动手,可在小组讨论得出: 经过几次平移得到的图形实际上可以经过一次平移得到. 练习巩固 2、课本练习1、2 引导学生画平移后的图形关键在于确定点的平移方向与距离 应用 提高 1、投影:做一做 如图15.1.10,在纸上画△ABC和两条平行的对称轴m、n.画出△ABC关于直线m对称的△A′B′C′,再画出△A′B′C′关于直线n对称的△A″B″C″. 观察△ABC和△A″B″C″,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吗? 2、(备用练习)图中的四个小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边长为2cm,能通过平移△ABC得到其它三角形吗?若能,请画出平移的方向,并说出平移的距离. 学生先按照要求完成画图. 两次翻折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可以由学生讨论完成.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两次轴对称(对称轴互相平行)得到的图形实际进行了一次平移. 小结 提高 回顾本节课的活动过程: 观察———分析———探索———概括. 2、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师生共同小结 布置 作业 课本P117习题10.2 第1、2、3题 板书设计 10.2.2平移的特征 平移的概念 平移的特征 例题分析 反 思 该节课要注意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利用大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