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教材分析】 植物的果实成熟之后就是种子的传播。植物必须把种子散布到各处才能扩大后代植株的生长领域。如果种子不散播出去,势必会挤在有限的空间内争夺阳光、水份和养份,从而影响物种繁衍数量和速度。所以,植物的繁衍是本课的基点,从而去观察植物种子和果实的特点。本课内容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一、观察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学生要在捏油菜果荚的活动过程中发现其特点,推测出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从而了解油菜花的果实干燥后容易开裂这一果实特点,知道像油菜花这样传播种子的方式叫做自体传播,自体传播的距离是有限的;二、观察其它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特点,发现各自特殊构造,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在这部分内容中要了解动物传播(动物吞食和动物携带)、风传播和水传播三种传播方式的种子结构和特点。 【学生分析】 三年级植物单元,孩子们经历了凤仙花的种植和生长过程的观察,从学生熟悉的凤仙花开始进行观察研究,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在生活中对苍耳和蒲公英的传播方式也有一些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对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科学语言的准确描述和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实施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培养与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2.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 过程和方法: 1.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 2.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重点难点】 重点: 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 难点: 了解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依据《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落实“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一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可能地为学生准备丰富的实物,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或实际观察来认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植物的果实与种子有什么样的特殊结构,它们具备的这些结构适合于它们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帮助它们将种子散播到远处去。同时搜集素材、制作课件、安排活动、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植物结构与功能联系的认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视频 学具准备:凤仙花、大豆、苍耳、鬼针草、蒲公英、槭树、葡萄的果实和种子,棉花或衣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设疑 1.最近我们在观察植物的花,老师有一个意外的发现:有时在围墙上面、屋顶上面、石头缝中,居然也有一些小草或大树长了出来,这是有人特意栽种上去的吗?大家有见到过这样的现象吗? 2.你们猜猜,是谁把种子散播在那里的呢?(学生讨论交流) 3.讨论后教师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植物是如何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板书课题: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二)学习新课: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 1.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油菜的果实,这是一棵成熟的油菜果荚,观察他的果荚外壳,看看有什么特点?教师请组长领取成熟但未裂开的油菜果荚,并观察油菜果荚特点。(观察提示: ①观察成熟的油菜果实的果皮有什么特点?②轻捏油菜果皮,你发现了什么现象?③观察油菜的种子有什么特点?) 2.学生观察后汇报观察到的特点 3.教师提问:油菜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呢?你为什么会这样推测。(小组讨论,汇报) (1)学生推测油菜的种子是怎样散播到远处的? (2)说说这样推测的理由是什么? 4.请验证一下你的推测。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