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欣赏管弦乐曲《雷鸣电闪波尔卡》 一、教学内容分析 《雷鸣电闪波尔卡》,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这首速度很快的舞曲,是最著名的波尔卡舞曲之一。小约翰斯特劳斯作于1868年初狂欢节期间,同年2月16日首演,献给艺术家协会。在乐曲中,作者采用其一贯的表现手法,在不间断地重复二拍子波尔卡节奏的基础上,以“定音鼓震音奏法”使人感到远处的雷声响起,利用钹及其奏法上的音色特点,模仿雷雨和闪电,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场面。 全曲分为A—B—A三部曲式,自始至终呈现出热烈的气氛。全曲的总时间并不长,但足以给听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二、教学对象分析 音乐的审美不能空谈和泛谈,它必须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感知音乐作品的特点、情绪、力度、风格等等来达到审美体验。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热衷于参与音乐活动,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和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音乐的韵律感和节奏的稳定性还不够。针对这些情况,我借助媒体课件,将音乐和图片相结合,在听的基础上,通过图片再现节奏,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更利于学生掌握。同时通过聆听感知、亲身体验、小组交流等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在欣赏教学中,我们要不断的培养学生学习和欣赏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及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建立终生喜欢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打击乐器———定音鼓、大钹 2)赏析乐曲《雷鸣电闪波尔卡》,引导学生听辨定音鼓、大钹,并在音乐中用动作表现出来。 2、过程与方法: 1)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 2)在听的基础上,融入想一想、议一议、动一动的方式让学生得到良好的音乐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热情,使他们感到学习音乐的快乐,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创作表演的能力。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积极参与精神。 四、教学重点 重点听赏A主题,引导学生听辨定音鼓、大钹的声音,并能在音乐中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出来。 五、教学难点 听辨定音鼓、大钹的声音,在音乐中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出来。 六、教学策略 音乐欣赏教学要讲究策略,让学生动起来、想起来,能说则说,能动则动……充分发挥学生专长,张扬学生个性,在欣赏过程中理解音乐内涵、体验音乐乐趣、领略音乐的独特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欣赏课的小主人。 第一环节采用了“情景导入法”,利用大自然的声音导入新课,创设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采用了“音乐欣赏法、小组合作法、师生互动法、创作实践法”等,先是完整聆听、整体感知音乐,再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练习、再到自己创作实践,去分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 整堂课在师生共同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在生动多样的活动中感受音乐,从而受到美的熏陶,体会音乐的乐趣和魅力。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大鼓、大钹及小打击乐器若干 八、教学过程 步骤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情景导入 播放风声、雷声、闪电等音像资料。 请学生仔细聆听,寻找声音。 仔细聆听,寻找声音。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二、欣赏教学 1、播放全曲,完整聆听,整体感知。 2、揭示课题,介绍“波尔卡” 3、音乐要素分析 设问:根据自己听到的、想到的,你给这首音乐取个什么名字? 播放“波尔卡”图片,简介波尔卡。 引导学生从情绪、速度、力度、风格去分析。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仔细聆听,认真思考。小组交流, 积极发言。 观看图片 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 故意不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