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农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进行歌唱,并感受合唱的魅力。(从“审美感知”核心素养出发的主要目标)) 2.在合唱实践中培养聆听的习惯,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意识。(从“艺术表现”核心素养出发的主要目标) 3.在合唱中体验卡农,了解卡农的特点。(从“文化理解”核心素养出发的主要目标) 教学重点 感受合唱、参与合唱,建立合唱意识 教学难点 弱起、二声部卡农 教学内容分析 《卡农歌》是花城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课的内容,黄自词曲 。曲调优美轻快,歌词虽然是白话文,但也比较显现易懂:来唱个卡农歌,我常你来和。虽则我先你后各唱各的调子实在只一个。再翻个花样唱,这次我先起头你来跟。我一句你一句,像方才一样有精神。歌曲结构规整,四个乐句组成的主题音调,进行二声部卡农。歌词中提醒了二声部卡农时,声部进入的先后顺序:第一、二乐句高声部先唱,“我唱你来和”,低声部后进,“你唱我来和”。第三、四乐句反过来,低声部先唱,“再翻个花样唱,这次我先起头你来跟”,高声后回应“你先起头我来跟”,。 教学时,可以用熟悉的古诗来进行朗诵的卡农,让初步感受卡农这种形式“一先一后“的特点。再学唱《卡农歌》时,从学唱主题音调,到分段卡农,到全曲卡农,教师与学生的配合、学生与学生的配合层层深入,在演唱实践中体验”卡农“的特点。最后深入学习”卡农“,让学生充分了解”卡农“这种曲式的特点。最后总结合唱、卡农时要注意的要领,巩固所学知识。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应该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演唱能力、合唱能力等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也要根据各班孩子们的课堂表现进行微调,重在引导孩子良好的歌唱状态与发声,调整孩子们的音准与音色,帮助孩子建立合唱的意识。教学实施中,侧重引导孩子们优美的歌唱,声音自然、柔和、轻巧,培养孩子在教师弹奏的双声部音乐中准确演唱低声部旋律的能力,开发孩子的多声部听觉,能听到自己也能听到别人,意味着孩子的合唱意识初步形成。 教学理念 一、歌唱教学重在培养孩子良好的歌唱状态,要引导孩子们用自然、柔和的声音,轻声高位置的状态进行歌唱。二、引导孩子们在课堂中感受合唱的乐趣。合唱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倾听、合作的意识,也是感受多声部音乐魅力的重要途径, 开发多声部听觉。三、在合唱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关键能力,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 教学手段 主要使用的教学手段有:一、教师示范在教学中,通过教师准确的范唱,引导学生注意轻声高位置的歌唱状态,能用自然、柔和、轻巧的声音演唱。二、强调聆听培养学生聆听音乐、聆听其他声部的习惯,启发学生学会听着唱、配合着唱。三、合唱实践从感知合唱到实现合唱,由浅入深,层层递进。1、主题学唱:帮助学生掌握声部音准,启发孩子良好的歌唱状态。2、尝试卡农:通过教师弹高唱低、弹低唱高的示范,让学生体验多声部合作的魅力,并练习合唱。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多种方式练习合唱,帮助学生解决难点乐句,逐渐形成二声部合唱。 教具学具媒体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教与学的评价手段运用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1.师生问好2.引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春晓》。3、师生卡农《春晓》,引到学生初步感知“卡农”。4、聆听范唱.提问:(1)歌曲的节拍、速度、情绪是怎样的?(2)歌曲有几个乐句? 1.师生问好。2.聆听老师的示范。3.学生初谈感受。4、聆听范唱、思考问题并回答。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师评价 1.整理精神面貌2.学生通过聆听示范,统一按节奏朗读,为之后的师生合作做铺垫。3、师生用熟悉的古诗练习卡农,便于学生感受卡农这种形式的“两个声部内容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