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分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能按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 在分类活动 (?http:?/??/?www.moonedu.com?/??)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4. 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 难点:找物体的相同点,多级二分法。 三、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多媒体课件、教师照片、实验记录单、扑克牌。 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学习分类方法) 1. 出示PPT 第2张 提问:这些老师相信同学们都很熟悉了,你能自定标准给这些老师分分类吗? PPT 第2张 点击第一次(板书课题:分类) 2. 学生观察 3. 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你们这是根据什么标准分的? 4. 学生汇报 预设A:性别、外形、学科、时间…… 预设B:还可以通过年龄、高矮、胖瘦; 追问:你知道他们的年龄、身高、体重吗? (讲述:标准应是明确的、好操作的、信息是你所了解的) 预设C:学生没有说年龄、高矮、胖瘦; 追问:同学们,如果老师按年龄、高矮、胖瘦标准行不行? 再追问:你知道他们的年龄、身高、体重吗? (讲述:所以分类的标准应是明确的、好操作的、信息是你所了解的) 5. 出示PPT 第3张 点击第一次 讲述:分类时,首先确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应是明确的、好操作的、信息是你所了解 的), 然后把相同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6. 出示PPT 第3张 点击第二次 谈话:比如按性别、学科这个标准,我们可以很明确的将事物…… 提问:不同的分法,分出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7. 学生观察、思考、汇报(选择的标准不同) 8. 讲述:所以分类的标准不是唯一的,但是这个标准应该是明确的、好操作的、信息是你 所了解的。 9. 出示PPT 第4张 小结:分类就是依据某一个标准把多个事物“一分为多”的过程。一分为二,我们称为 “二分法”;一分为三或三以上,我们称为“多分法”。 (板书:一分,为二,二分法;为三或以上,多分法) 【设计意图】 “分类”这一概念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不太好理解。因此在导入环节,以孩子熟悉的“身边的老师”为例,引导学生依据不同的标准给老师分类。一来激发了学生分类的兴趣,二来标准明确清晰,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自然而然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分类这一概念,了解分类的方法。 (二)探索和调查(学习、体验多级二分法) 1. 谈话:同学们,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世界,感受一下大自然的奇妙。你们看他们来 了(出示PPT第5张)我们能不能依据一定标准,给他们分分类吗? 2. 学生讨论,进行分类,说出分类标准。 (出示PPT 第5张 点击第一次,根据学生的回答,拖拽相应的动物到指定方框) 3. 提问:继续分行吗?(注意:继续分类时,上一次分好的两类不能再混到一起!) 4. 学生继续分类并说出继续分类的标准。 5. 小结:把事物按一定的标准进行一分为二,再一分为二,继续一分为二......直到不能 再分。这就是典型的多极二分法。(板书:……,多极二分法) 6. 谈话:我们刚才对其他人或动物进行了分类,下面我们再来对自己进行分类,可以吗? 不过,这次老师有新的要求,请看屏幕(出示PPT 第6张):把每组同学按一定 的标准给自己的组员进行分类,一分为二,再一分为二,继续一分为二......直 到不能再分。 7. 学生讨论:可以依据什么样的标准来分? 8. 提问:在活动之前,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以成绩、高矮这样的标准进行分类好吗?为什 么? 9.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分类时,确定的标准最好是简洁,好操作,易辨识的) 10. 出示PPT第7张(活动注意事项) 11. 谈话:接下来,就请各小组组长有序组织组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