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474310

2.7. 声音的产生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120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7.,声音,产生,教学设计
  • cover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一、实验教学内容 科学课程标准将科学课程分为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物质科学和技术与设计四大领域,其中物质科学又包括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和能量的表现形式,声音属于能量的表现形式。 《声音的产生》在小学科学属于一个知识性较强的内容,并且它的学习在小学学习中具有一个非常基础的地位。 二、实验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确定依据 1.新课标的要求 ●核心概念是必须达到的教学要求,且必须要有探究活动构建; ●本课的核心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学情分析: 学生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对声音有最直观的感受,并能够对于声现象提出自己的科学问题,同时对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科学问题有观察的兴趣。但是需要引导学生观察体会、根据实验现象归纳规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体会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过程和方法 (1)能观察、比较物体发声与不发声的不同特点; (2)尝试运用观点来解释生活中的发声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仔细观察、大胆描述、乐于合作。 (三)实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将振动与发声呈现出来让学生体会。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归纳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教学实验把抽象概念变得直观、形象。 三、实验教学方法 1.合作探究法:通过合作观察振动物体和发声物体的现象、体会振动物体和发声物体的特征,探究声音产生的规律。 2.问题驱动教学法:以问题引导形式开展师生对话,构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概念;同时提升学生思维水平。 四、实验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科学提出问题 播放日常生活中蝉和蚊子的声音,让学生辨别,并提出一些关于声音的科学问题。 (二)师生合作实验,观察和体会 1.实验观察一:使物体振动发声 (1)首先出示实验材料,让学生小组讨论说出有哪些方法使这几种物体发出声音并记录。 (2)用你们小组自己的方法使物体发声,观察使物体发声时运动的现象并记录。提出实验要求和实验注意事项: ①观察使物体物体发声时运动的现象。 ②实验时注意不可用力过猛损坏实验器材,控制好声音的大小。 实验观察一实验记录单 物体名称 实验次数 发声的方法 发声时的现象 1 2 … 1 2 … 1 2 … (3)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实验活动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4)分组汇报发现 (5)师生对话交流:在探究中你发现了让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预设物体都在做往复运动。) (6)由此构建振动的概念:在力的作用下,物体不断的往复运动。 (7)师生小结:振动的物体在发声。 2.实验观察二: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1)振动的物体在发声,那么发声的物体有什么特征呢?但是对于大多数发声物体都很难观察到是否在振动,所以需要将物体振动可视化。这里安排了两个创新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发声物体的特征。 (2)第一个创新活动 创新前:课本中安排的是敲击后的音叉接触水面观察水面的产生波纹来间接观察音叉振动,但学生操作和观察有一定的难度。 创新后:将敲响的音叉靠近悬挂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振动可视化效果较明显且较易操作。 (3)第二个创新活动 观察发声的音箱。通过放在音箱上的平面镜反射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演示音箱的振动情况。 (4)师生小结:振动的物体在发声。 3.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3)师:根据我们探究中的发现,说说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构建本课核心概念) (三)运用核心概念,解释声现象 1.生活中蝉和蚊子发声是怎样产生的呢?利用本课的知识解释。 2.现场演示敲响锣后用手迅速按住锣面观察发声情况,并试着解释。 板书设计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观察一:振动的物体 发声 实验观察二:发声的物体 振动 分析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