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位 教者 科目 科学 课题 声音的产生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活动目标 1.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2.科学知识:能够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建立振动的概念, 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学会尊重事实,学会通过收集第一手资料来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交流与倾听,体会探究声音现象的乐趣。 重点 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教法 观察法比较,动手操作法,讨论交流法,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保鲜袋、小鼓、鼓槌、音叉、尺子、绿豆、音钹、干净的透明瓶子、泡沫球、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感受声音 二、制造声音,观察现象,猜想原因 三、巩固新知 四、总结 五、拓展延伸 六、教学设计 1、谈话:老师课前搜集了几种声音,想试一试同学们的耳朵灵不灵,猜一猜这些声音都是什么物体发出的,有兴趣吗? 播放制作的声音课件:羊声,鸟鸣声、婴儿哭声、二胡声…… 学生汇报。 提问:你能从这些声音中知道些什么? 2、刚才我们听到了各种声音请同学们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这只保鲜袋发出声音。放课件(2) 3现在请同学们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你能发出多少种声音来吗?放课件(3)我们每组请一个人上来做,老师也参加。 4、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声音,有自然的,有人为的,它们为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 5、关于声音,你想知道哪些感兴趣的问题?现在我们就选择“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 1、提问:为什么使用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物体发出声音?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小组内猜测一下把你们猜测写在记录单上。 2、用哪些方法可以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呢 3、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前准备的材料制造声音,这儿老师有三点建议:放课件(4) 4、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1)放课件(5)先做钢尺: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 注意:观察尺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你听到了什么 ( 2 )放课件(6)将绿豆撒在鼓面上,将左手的食指按在鼓面上,用右手拿鼓槌敲击鼓面。 注意:观察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你听到了什么? (3)放课件(7)空瓶里放些泡沫球,用嘴靠近塑料瓶口轻轻地连续吹气。 注意:观察泡沫球发生什么变化? (4)放课件(8)一手拿住音叉的柄,另一手用小锤敲击音叉。 注意:你听到了什么?用手摸一下正在发声的音叉,有 什么感觉? (5)、提问:经过上面这几个实验,各种物体发声时分别有什么现象?尽管不同的物体用不同方法发出的声音不同,但它们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现象?讨论交流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放课件(9) 5、小结:各种物体在敲打、碰撞、摩擦等外力作用下发出声音时都有一个共同现象,物体发声时都有振动现象,由此可以推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板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6、既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停止物体的振动,声音就应该消失。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接着来探究。 7、放课件(10)用手摸喉部,发出“啊”的声音。 注意:感受出声时手有什么感觉?终止发音后,你有什么变化? 8、放课件(11)敲击音钹,然后轻轻按住 注意: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9、放课件(12)提问:通过上面两个实验,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板书:有振动,就有声音;没振动,就没声音。 10、通过上面实验,验证了我们的猜测是对的。现在我们展示一下你们小组实验记录单。记得都非常细致认真。 11、现在我们共同来完成记录单。放课件(1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