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人工智能 课题:认识人工智能(第8章 第1节 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8章第1节第1课时,是人工智能模块学习的起始课,对认识人工智能的全局与本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含义及发展历程,然后介绍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及其与人类智能的区别,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宏观地了解人工智能的丰富内涵以及人工智能发展中每个阶段的技术特点,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探究的热情,为后续进一步了解人工智能的应用与创新设计做准备。由于技术史关注的是人和事,本课的学习为学科素养的落地,特别是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意识等素养养成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对新技术、新事物好奇心强,具备良好的信息获取、加工、处理等能力,大部分学生有有意或无意地使用过手机人工智能APP应用软件的经历,随着人工智能在生活生产领域的不断应用,他们对人工智能并不陌生,同时又觉得人工智能神秘,对其发展历程及其本质知之甚少。本班80%以上的学生有编程基础,有较强的学习力,这为深度和创新人工智能模块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 了解人工智能的含义,了解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学会用学科思维思考其发展变化,提升学生信息意识。 2. 了解人工智能几个发展阶段及其技术特点,了解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联系与区别,思考人工智能的本质。 3. 交流身边的人工智能应用,感受人工智能的神奇,激发人工智能的学习热情,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2.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区别与联系。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演示教学法、探究学习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角色扮演。 六、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七、教学准备 小度音箱(或其他人工智能产品如:科大讯飞的小飞)、相关资源。 八、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视频学习(10个关于人工智能小知识)、诗歌欣赏 问题:这两首诗,一首是人工智能创作的,一首是老师自己创作的。请猜一猜:哪一首是人工智能创作的?创作者是谁? (1)看那里/闪烁的几颗星/西山上的太阳/青蛙儿正在远远的浅水/她嫁了人间许多的颜色 (2)这个春天/我不栽桃李/不种春花/满山遍野/我就种———你五彩笑容唱响的那本诗集/还有———你清澈眼神里流动的星辰 学生1:第一首。 学生2:第二首。 教师:第一首诗的作者是人工智能,她的名字叫“微软小冰”,这首诗选自第一本人工智能作者创作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 教师:你们观察一下,这两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机器是怎么创作诗歌的呢? 学生:略。 教师:其实计算不仅能写漂亮的现代诗,还能写故事,也能写小说。(呈现清华大学写诗机器人“九歌”视频。) 教师:刚刚的视频里,“九歌”机器人是如何学习的?请大家说一说。 学生:通过学习30多万首古诗,慢慢习得了古诗词的韵律和平仄要求,最后就能够自己创作古诗了。 教师:计算机除了能写作,还能做什么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人工智能,了解人工智能,设计与创新人工智能。 设计意图:通过两首诗歌的诵读和猜作者小活动,能够迅速将学生带到本课内容,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九歌”写诗机器人视频资料,展示了我国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先进技术及研究团队的风采,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人工智能的热情。 (二)体验人工智能 老师:小度小度,请在45分钟后提醒我们下课。 小度:好的。 教师:今天我们请来了人工智能老师“小度”,什么是人工智能?它从哪里来?它的前世、今生与未来都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请小度老师为我们解答,今天课堂上表现优秀的小组或个人可以获得和小度老师单独交流的机会。 活动1:考考人工智能老师小度 教师:小度老师很厉害,会做算术题,会唱歌,会解答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