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与健康--安全饮食》教学设计 --湘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28-2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的能力。 2、在案例分析中,知道食用变质或有毒食品的危害性。 3、掌握分辨不安全食品的基本常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 4、引导学生乐于探索、交流,提高学生辨别不安全食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分辨不安全食品的基本常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 难点 在案例分析中,知道食用变质或有毒食品的危害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食品实物 教学方法: 课前调查法、情景创设法、启发提问法、观察讨论法、情景表演法、实验法。 学生学法: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课前自学、小组交流、展示汇报、探究质疑、观察分析、模拟表演、动手实验等学法。 前置小研究:课前自学,调查记录 。(课前完成) 1、自学书上28-29页的内容,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 2、调查记录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 食品名称 发现的地点 食品存在的安全隐患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自学并调查记录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调查研究的能力,还为本课的教学内容作好了铺垫。)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导语: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些小食品,请看...... 1、课件播放小学生喜欢的小摊食品图片,并提问:“面对这些香气扑鼻的小摊食品,你们想吃吗?不过,在你们吃这些小摊食品之前,有没有想过它对自己的健康是否有益呢? 2、你们知道这些小食品是怎样加工出来的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课件播放视频《用鸡肝油加工的食品》。 3、看了视频,你知道了什么?想说些什么? 这种黑心小作坊加工出来的食品对人的身体危害很大,所以安全饮食很重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安全饮食》。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小组交流,展示汇报 过渡语:课前布置了同学们进行自学和调查记录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前置小研究,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的自学情况和调查情况。(课件出示:课前自学、调查记录。) 1、小组交流: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遇到了哪些不懂的问题?(小组交流后,指名汇报。) 2、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收集相关资料和调查记录情况。 3、根据巡视情况,请学生展示汇报调查记录情况。(利用展示台进行展示) 4、全班交流,展示汇报。(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展示代表性的资料。示例) 食品名称 发现的地点 食品存在的安全隐患 甘蔗 家里 红心(变质) 米 家里米缸 米发霉 牛奶 家里 过期 苹果 冰箱 腐烂 辣条 路边摊 三无食品 毒蘑菇 树林里 蘑菇有毒 猪肉 菜市场 含有“瘦肉精” 蔬菜 菜市场 喷洒剧毒长效农药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学收获和遇到的问题,进行学习互补,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疑。在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的时候,教师巡视,注意挑选出有代表性的资料让学生上台展示汇报,如:发霉的食品、过期的食品、不卫生的食品、有毒的生物、被污染的食物等资料,这样能够很好的掌控课堂,让学生不偏离课堂内容,使得学习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三、 观察分析,了解危害 过渡语:这些食品到底有什么危害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课件出示:红心甘蔗图,让学生观察这个甘蔗与我们平时吃的甘蔗有什么不同?观看视频《红心甘蔗中毒事件》,了解红心甘蔗的危害。 2、播放各种发霉的食品图片,了解发霉食品的危害。 3、学习什么是“三无食品”,并让学生学会辨认“三无食品”。 4、通过网络资源了解容易被人误食的有毒生物,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