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579322

苏科版七下生物 13.1土壤里的小动物 教案

日期:2024-05-03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271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科版,七下,生物,13.1,土壤,动物
  • cover
《土壤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概述土壤里的动物种类;说出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探究活动,提高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加强保护蚯蚓等动物的情感,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给土壤中的小动物分类;分析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在我们脚下的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平时不易见到的小生物,它们是生物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对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会认识到土壤里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 (二)、认识土壤里的小动物 1、Flash动画演示:土壤里的常见小动物。 2、图片展示: 鼠妇生活于陆上潮湿处,白天常藏身于阴湿的乱石下或花盆下,怕光,遇光照常被晒干。 夜间出来活动,以腐烂植物为食。雌鼠妇不是把卵产在地上,而是将卵保存在身上的1个小囊里,直到幼虫从卵中孵出。 蜈蚣又名天龙、百足虫,是一种常见的传统药材,主治惊痫抽搐、破伤风及肿毒蛇伤等。蜈蚣的第一对附肢变成毒颚,称为颚足,长有利爪和毒腺,既可用来捕食小动物又能螯人。人被螯咬后,毒泉里的毒液就迅速进入人体伤口,使被咬处红肿和剧痛。蜈蚣喜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石城间、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中,以及腐烂的植物碎屑里。白天隐蔽在阴暗处,夜间四处活动,寻找食物。蜈蚣的食量较大,约1.2克。饥饿时瓦相残杀,并食其幼仔。 蚂蚁是世界上三大"社会性昆虫"(蚂蚁、白蚁和蜜蜂)之一,属节肢动物。蚂蚁又是地球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生物。据说,把全世界的蚂蚁加在一起,其重量将超过脊椎动物的总重量。 蜣螂又叫屎克螂。头部前面,有一排像钉耙的角,前足强壮。产卵前,先把粪便堆聚起来,用前足拍打成球形。一只在前面拉,一只在后面推,使粪球滚到适当的地点;雌虫将卵产在里面,幼虫吃粪长大。 蜘蛛分三大类:猎食、结网及洞穴三种。第一类会四处觅食,第二类则结网后守株待兔。而人饲养的多是第三类蜘蛛:洞穴蜘蛛。它们喜欢躲在沙堆或洞里,在洞口结网,网本身没有黏性,纯粹用来感应猎物大小,并加以捕食。 马陆平时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特别是有机物质丰富的场所,如杂草丛中或废物堆中。白天隐藏在潮湿的砖右或瓦砾等杂物下面,夜晚外出活动取食,以上半夜为主,亮后又回到隐蔽处。常群集为害,受惊扰或外来刺激后身体卷曲。是灰树花及其他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一种有害动物。 地下活动的昆虫———蝼蛄,咬食作物根茎部,是多食性地下害虫,可为害玉米等的幼苗,为害刚播种或已发芽的种子,咬食出土后幼苗根茎,造成缺苗断垄,或将根茎扒成乱麻状,造成植株死亡或发育不良。 蠼螋喜夜间活动,白天常隐藏在土壤、石块、枯枝、垃圾下。蠼螋腹部第3、4节的腺褶能分泌特殊的臭气驱敌。尾铗是防御的有力武器,受惊吓时,常反举腹部,张开双铗,以示威吓状,而遇劲敌则往往装死不动。 蝇虎是一种家里常见的小蜘蛛,不多拉网,喜欢跳跃,经常捕食苍蝇等小动物,所以也叫食蝇虎。对人类来说,它是一种益虫,对人没伤害。 蟋蟀跳跃能力很强,通常情况下生活于碎砖乱石堆中、泥土杂草间或穴居于荒土向阳处,有鸣叫、争斗等习性。 蚯蚓大多在地下活动,对改良土壤有重要作用,还能做家禽和鱼类的食饵。我国古代中医早就知道蚯蚓还是一味清热、镇惊、利尿的良药,通称地龙。据近来的研究表明,蚯蚓入药后有松弛平滑肌和降血压的作用。 3、对土壤中的小动物分类 ? 无足 蚯蚓 环节动物类 有足 有3对足:蝼蛄、蠼螋、蜣螂、蟋蟀、蚂蚁 昆虫类 有4对足: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