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629383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纳兰性德《长相思》(共32张PPT)

日期:2025-05-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11381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纳兰,性德
  • cover
(课件网) 王国维《人间词话》:“‘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中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差近之。”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北大公学肇庆实验学校:杜海波 长 相 思 清 纳兰性德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纳兰性德以词闻名,现存349首,风格清新隽秀,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有评:“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纳兰词初名《侧帽》,后名《饮水》,现统称纳兰词。辑有《全唐诗选》和《词韵正略》。擅书法,精于书画鉴赏。 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写作背景】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长相思》及《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作于出关前后之途中。作者出关时冰雪未消,又离开了京城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寂寞,于是不由思念亲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 长 相 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pàn)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ɡuō)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 一路上登山涉水,山山水水,行行重行行,往山海关那边行进。夜深宿营,只见无数座行帐中都亮着灯火。 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一阵又一阵,在耳边呼啸,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在我的故园,几曾有聒耳的风雪声? 1、作者的“身”在哪里?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 2、作者的“心”又在哪里? 心系故园 词中的“一”字用得怎样?有什么特点? 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还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山一程,水一程。 起句突兀,既显空间之广袤,又寓时间之流逝,气象阔大。千里行程中目睹的万事万物,凝缩为“山”“水” 二字,“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词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大,空间感和思乡情构成了词人心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的背离中驻营夜宿,词人的思绪早就超越了他自己。 “身”字怎么赏析? 点明身处之地,交代行旅去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山海关),而心却在关内,在故园。夜深千帐灯”,这看起来开阔的意境,壮伟的景观,实际上则是词人情心深苦之写照。白日统千军万马行走天涯,跋山涉水,为何夜深时仍然灯火通明,难以入梦?———思乡失眠!“千帐灯”是虚写,写词人这次出巡随从众多。为什么夜深了,而仍然营火闪烁呢?这就为引出下片的“乡心”蓄势。 夜深千帐灯。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灯”常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