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紧接着上课的内容,研究怎样才能得到更多太阳的光和热。上节课学生知道了用多面镜子把光投射到一点,以及用凹面镜和凸透镜都可以会聚阳光。本节课是从物体本身的属性,以及物体受阳光照射的角度来进行探究的。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第二部分是“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 学情分析 学生天天和光接触,对于光的传播特点和光可以转化为热,他们有自己的观察和发现。由于学生的理解水平所限,小学科学中不可能指导学生从光的本质上去认识光。但是他们在生活中也接触了一些利用光的原理制作的玩具和仪器,因此本单元的学习也是具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在本单元的前几课时知道了用多面镜子把光投射到一点,以及用凹面镜和凸透镜都可以汇聚阳光,本节课是从物体本身的属性,以及物体受阳光照射的角度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系,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3.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过程与方法: 1.做探究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本领有关系的实验。 2.做探究物体吸热与阳光直射、斜射关系的实验。 3.将物体的颜色与升温情况的实验数据绘制成折线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能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数据。 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的。 3.认同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对比实验: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 评价任务 1.做实验研究物体吸热的影响因素。 2.分析实验数据,绘制统计图表。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的纸袋,温度计;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分别插上温度计。 教师演示: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人类只利用了太阳能量的很少一部分,还有大部分的光和热没有被充分利用。同学们除了知道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会聚阳光外,还知道有什么其它的办法能得到太阳更多的光和热呢?它们存在于生活的哪些方面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探究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 1.我们在冬天和夏天常穿什么样的衣服?为什么冬天穿深色衣服的比较多,而夏天穿浅色衣服的比较多?(生说出自己的推测) 2.刚才大家说了自己的推测,那么物体的颜色与吸热到底有没有有关系?现在请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合理分工动手来做一个不同颜色纸的吸热情况的实验,来证明颜色与吸热是否真的有关系?(请学生自学书上的要求) 3.师生讨论这个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与实验步骤。 将不同颜色的纸对折成纸袋并分别插上温度计,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其他条件如摆放的地点、方式、时间等尽量保持一致。 4.学生实验、记录。 5.得出结论:深色比浅色升温快。 三、探究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 1.(出示太阳能热水器图片)为什么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管是倾斜的?在阳光下水平放置、直立和太阳光垂直的物体,哪个升温更快呢? 2.我们来动手做一做第二个实验来对比看看,到底是哪个升温更快呢?(请学生自学书上的要求) 3.学生分析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 把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分别按水平、和地面垂直、与太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除了摆放时角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尽量保持一致。 4.学生实验,记录。 5.得出结论:与太阳光垂直角度摆放的纸袋升温快。 四、分析我们获得的信息 1.将观察到的数据绘制成图表。 (1)学生观察书38页表格,教师讲解绘制的方法。 ①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时间、时间相对应的温度) ②刻度值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