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68365

2011年《极限突破》数学 九年级 上册 北师大版 第三章 配套课件(6份)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10191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1年,极限突破,数学,九年级,上册,北师大
    (课件网) 第 2 课时 平行四边形(二) 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概念:两组对边分别_____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定理:两组对边分别_____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定理:一组对边_____且_____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组对角分别_____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两条对角线互相_____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 相等 平行 相等 相等 平分 2.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1)概念:连接三角形两边_____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 线. (2)性质(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_____ 第三边的一半. (3) 判定: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 _____第三边. 中点 等于 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重点) 1.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 形的是( ) C A.AB∥CD,AD=BC C.AB=CD,AD=BC B.∠A=∠B,∠C=∠D D.AB=AD,CB=CD ) D 2.下列两个图形,可以组成平行四边形的是( A.两个等腰三角形 B.两个直角三角形 C.两个锐角三角形 D.两个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难点) 3.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分别为 6 cm,8 cm,12 cm,则这个三 角形的周长是( ) A A.52 cm B.26 cm C.50 cm D.34 cm 4.如图 1,D、E、F 分别是△ABC 三边的中点,图中的平 行四边形有( ) C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图 1 5.如图 2,等腰梯形 ABCD 中,AD∥BC,∠B=45°,AE ⊥BC于点 E,AE=AD=2 cm,则这个梯形的中位线长为 _____cm. 4 图 2(课件网) 第三章 证明(三) 1.平行四边形 第 1 课时 平行四边形(一)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平 行 四 边 形 的 两 组 对 边 分 别 是 _____ 且 _____ , 对 角 _____,对角线互相_____. 2.等腰梯形的判定 (1)两条腰_____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_____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对角线_____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平行 相等 相等 平分 相等 同一底 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重点) 1.如图 1,在 ABCD 中,已知 AC 平分∠BAD,DC=3, 则 BC=_____. 3 图 1 2.在 ABCD 中,∠A∶∠D=3∶6,则∠C 的度数是( ) A.60° B.120° C.90° D.150° A 等腰梯形的判定(难点) ) B 3.下列命题中,能判定出等腰梯形的是( A.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B.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 C.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 D.有两个角相等的梯形 4.已知:如图 2,在梯形 ABCD 中,AD∥BC,BD⊥DC, 且 BD 平分∠ABC,∠C=60°,求证:梯形 ABCD 是等腰梯形. 图 2 答案:略 梯形中辅助线的作法: (1)移动一腰,如图 3(1),即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 一个三角形(如果是等腰梯形,则所得到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 形). (2)作高,如图 3(2),把梯形分成一个矩形和两个直角三角 形(如果是等腰梯形,则所得到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 (3)平移一条对角线,如图 3(3),构成平行四边形,可借助 得到的平行四边形来研究梯形. (4)延长两腰交于一点,如图 3(4),得到两个三角形(如果是 等腰梯形,则得到两个分别以梯形的两底为底的等腰三角形). (1) (3) (2) (4) 图 3(课件网) 第 2 课时 菱形 1.菱形的性质 (1)菱形具有_____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2)菱形的四条边都_____. (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_____,并且每条对角线_____ 一组对角. 平行 相等 垂直 平分 相等 垂直 相等 2.菱形的判定 (1)有一组邻边_____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_____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都_____的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的性质(重点) 1.如图 1,四边形 ABCD 为菱形,已知∠ABD=20°,则 14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