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课 芬芳茉莉 课题:芬芳茉莉 年级:六年级 课型:欣赏课 教学内容: 中国民歌《茉莉花》 江苏民歌《茉莉花》 东北民歌《茉莉花》和河北民歌《茉莉花》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茉莉花》,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征,体会歌曲的柔美、委婉和细腻。 通过欣赏三个不同地域的《茉莉花》,使学生认识到由于地域、文化、语言、风俗等 不同,音乐的旋律和表现风格也不同。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茉莉花》已走上了世界的音乐舞台,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以及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柔美、委婉和细腻。 体会不同地域的《茉莉花》存在的共性与个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老师事先在教室内喷上茉莉花味空气清新剂。)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 新课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经过改编的乐曲。听一听,看谁能说出它的曲名? 课件:播放萨克斯演奏改编的《茉莉花》(或老师竖笛演奏) 师:好听吗?有谁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 生答:《茉莉花》 师:你真厉害! 2、你们见过茉莉花吗?想不想看?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茉莉花的图片。 出示课件:茉莉花大幅照片并配乐。 师:茉莉花美吗?香吗? 生:从外形、香味等方面来讨论。 师:你们真棒,其实我们教室现在就弥漫着茉莉花的淡淡幽香,来,大家做一个深呼吸,闻到了吗? 茉莉花洁白、芬芳,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为了表达对茉莉花的喜爱之情,传唱着 许多赞美茉莉花的小曲,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些关于茉莉花的曲子。 出示课题:芬芳茉莉 三、新课学习: 1、赏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中国民歌是怎样赞美茉莉花的? (学生回答问题。) 课件: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师:这两句歌词言简意赅,概括出了茉莉花的香、白、多。 2、轻唱。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唱一唱? 课件:《茉莉花》曲谱。(师钢琴伴奏,生唱歌词。) 3、比较异同。 (1)、看样子,大家对这首《茉莉花》是很熟悉的。其实,这首《茉莉花》是根据另外 一首也叫《茉莉花》的民歌改编的。想不想听听改编之前的《茉莉花》?在听的过程中,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这两首《茉莉花》给你的感觉是否一样? 课件:江苏民歌《茉莉花》音响 这样,老师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自己分组讨论一下。 分组讨论。 (生回答问题,反馈讨论的结果。)师在听的时候注意抓住以下几点关键词:节奏、方言、流行、民族、情景…… (2)、好了,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再来一起看一看这两首《茉莉花》的主题旋律,跟着老师的琴声,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出示两首《茉莉花》的主题旋律。 (师边划拍边唱简谱,生跟唱两句歌词。) (3)、大家刚才又重温了两首《茉莉花》的主题,谁来说一说,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请同学们从节奏、旋律上来分析! (补充问题:从学生回答的答案中提问。) 例如:为什么婉转?细腻?柔美?———你能唱一唱吗?———分析…… (生回答。)师抓住几个关键词:节奏的疏密、流行与民族、抒情与欢快…… (4)、(师生共同来总结):①、第一首《茉莉花》是四拍子,多数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节奏较为稀疏,速度较慢,因此更为平缓、抒情,加进了流行音乐的要素,(许多外国人都耳熟能详);而第二首《茉莉花》是二拍子,多数为十六分音符,节奏较为紧密,速度较快,因此显得更为流畅、欢快,更为民族一些;②、从歌词方面来看,第一首夸茉莉花的美比较直接,而第二首是通过对比来夸,显得比较婉转、含蓄。整首歌词刻画了少女被芬芳美丽的茉莉花所吸引,想摘又怕、欲弃不舍的爱花惜花之情,情感非常细腻;③、第一首多为一字一音,而第二首多为一字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