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气体的体积和质量 教学目标: 1.知道气体有确定的质量,没有固定的体积。 2.能开展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确定的质量等探究实验。 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4.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多种充气玩具、跳跳球、气垫床、充气青蛙、充气长颈鹿等,提问:“这些充气玩具里面都充满了空气,它们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改变它们的那状吗了” 师生交流后,导人新课 二、探究活动 (一)快速倒水,有什么发现? 1.教师出示锥形瓶、漏斗、橡胶塞、烧杯等,提问:如果向这个锥形瓶中倒水,水容易流进去吗? 2.学生讨论、思考,以小组开展实验。 3.学生组装器材,开展实验。 4.学生交流现象,讨论。 5.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不改变装置的情况下,怎样使水能很快进去? 6.以小组开展实验 7.教师总结:锥形瓶内有空气存在,如果空气出不来,水就进不去。这说明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 (二)做空气占据空间小实验 1.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关于空气占据空间的小实验。 2.教师讲述实验的名称、做法。(杯子底部塞纸,竖直按入水中再提出来,观察杯子底部的纸是否湿了) 3.学生分组做实验。 4.师生交流、总结。 (三)空气的体积可以改变吗? 1.教师提示:我们知道了空气的形状可以改变。现在,我们给注射器装上空气,研究空气的体积是否可以改变。 2.学生探究:给注射器装上一定体积的空气,用橡皮封口,按压、抽拉注射器活塞,观察空气体积的变化。 3.师生总结:我们可以看出空气的体积发生了变化;按压注射器活塞时,空气体积变小;抽拉注射器活塞时,空气体积变大。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空气没有确定的体积。 (四)空气与偶确定的质量吗? 1.教师提出问题:空气有质量吗?怎样测量空气的质量呢? 2.学生分组研讨。 3.学生研讨后,交流研讨的结果。 4.学生分组开展活动,交流活动的结果。 5.师生共同反思:根据测量数据,发现了一个问题,如果去掉塑料袋、气球的质量后,空气的质量没有了,或者很小。难道空气没有质量吗? 6.学生讨论、汇报,教师提出更换收集空气的物品,如排球。 7.学生称量排球中空气的质量。教师提示学生:先称量空排球(几手没充空气的憋排)的质量,再往排球里尽量充气,称量充足了空气的排球。 8.学生分组开展活动。 9.交流、总结:经过这一次测量,明显看出,充足了气的排球质量明显增大。我们还能用天平测出排球内空气的质量,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气体有确定的质量。 三、拓展活动 了解“空气炮“的制作方法,制作一个“空气炮”。 1.教师展示制作好的“空气炮”,演示使用方法。 2.教师播放制作“空气炮”的视频。 3.师生共同研究制作方法。 4.教师布置学生课下完成制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