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茉莉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欣赏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过程与方法:在审美体验中,通过聆听、学唱、欣赏和对比等方式,分辨各地民歌的不同特点。 3、知识与技能: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能够把握歌曲的音乐形象,用流畅圆润、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演唱歌曲;辨识江苏、东北、河北三地不同版本《茉莉花》音乐风格的异同。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江苏民歌《茉莉花》,选自2014人教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百卉含英》。这是一首流传甚广的民歌,在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激发学生对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导入环节以及歌曲的对比分析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民族元素,从而引发其对优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扬的思考。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学习基础,视唱与歌唱实践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男女生的音色和音域都有了明显的差别,因此强化声音的训练是规范歌唱的必要前提。对于本课课题内容学生应该很熟悉,但对不同版本《茉莉花》的了解并没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因而本课从“海归版”《茉莉花》入手,导出对“本土版”《茉莉花》的学习,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关注全体学生的同时突出个性表现。考虑到学生学习任务繁重的现状,营造民主温馨的学习氛围也是不容忽视的前提。总之,以音乐为本、以人为本。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歌唱,准确表达歌曲情感。 2、教学难点:准确演唱装饰音,分辨各地民歌的不同音乐风格。 四、教学过程: (一)一枝独秀香天涯: 1、开门大吉:播放中国民歌《茉莉花》音乐 1)听辨歌名 2)大家唱一唱 2、简介并导入: 师:这首《茉莉花》不仅同学们熟悉,在国际上也具有极高的知名度,曾于乾隆时期传入西方,后被普契尼改编入歌剧《图兰朵》中再传回国内,已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代表元素,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它不仅出现在港澳回归的交接仪式上,还出现在雅典奥运会的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及南京青奥会的开幕式等重大场合。在去年杭州峰会压轴节目中,这首歌的旋律再次出席! 其实,《茉莉花》的版本有很多。如果把刚才这首“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定义为“海归版”,那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则是“本土版”的“好一朵茉莉花”! 【设计意图】通过“开门大吉”切入音乐的听辨,以学生熟悉的版本在国际上的地位着眼,然后立足于本土版,导入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学习。 (二)植根本土绽芳华: 1、开门大吉: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音乐 (1)听辨歌曲是哪个地区的 (2)教师方言范唱,学生感受情绪 【设计意图】在听辨中初步感受音乐,通过教师的方言范唱便于学生抓住歌曲的地域风格。 2、倾听伴奏音乐:判断速度、节拍 生:倾听、判断 师:虽然节拍是2/4的,但速度是中速的,所以感觉情绪是抒情的。 3、声势训练、视唱练习: (1)用wu模唱旋律 师:同学们进入教室闻到的这种清香是什么气味呢? 生:茉莉花 师:你们都喝过茉莉花茶吧?茉莉花香不仅给我们嗅觉的享受,味觉的体验也是如此,《本草纲目》中有记载,茉莉花茶具有清肝明目等多种功效,宋代柳永曾有词云:“浸沉水,多情化作杯底暗香流”。下面就让我们带着优美的情绪、嗅着花香、用wu一起来模唱旋律! 生:模唱 (2)视唱曲谱(寻找骨干音) 师:请同学们观察曲谱,这首歌曲的节奏中哪个时值的音符用的比较多? 让我们拍手表现强拍、拍腿表现弱拍,一起把切分音打出来好吗? 生:节奏练习 【设计意图】从听觉到嗅觉、联系味觉及功效,带着美好的体验进行旋律模唱、确立歌唱状态;通过强弱拍的表现突破切分音的难点。 3、填词歌唱: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