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916422

7.24《天平》课件(共13张ppt)+教案+3个视频

日期:2025-05-1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643937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7.24,天平,课件,13张,ppt,教案
    《天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天平》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三年级上册《测量工具》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课通过图片提出活动指向:“一枚鸡蛋的质量是多少?”同时呈现两个泡泡语“我估计……”和“用测量工具秤一称”,引发学生思考。借助一枚鸡蛋的质量,引导学生先进行估计,再结合量筒一课对测量工具的认识,引导学生对测量质量工具的探索。 教材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教科书呈现了天平及其配套砝码的图片,并在图中详细标注了各部分的名称。同时在教科书天平图片下面用文字呈现的方式写明了质量的常用单位、天平所测物体质量的单位及单位“克”的符号。旨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天平图片,根据标注将天平各部分的特征认识清楚,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活动二:怎样使用天平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教科书呈现了三名学生坐在放有天平的实验桌前,泡泡语提示“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比估计的……”,教科书右侧呈现了两张使用天平测量质量时的标准操作,同时配以方法指导对天平的使用进行了详细说明。目的是引领学生意识到用测量工具比估计的要准确。以图片的方式呈现操作方法,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方法指导意在使学生掌握天平的操作方法的同时感受操作步骤的严谨性和称量的准确性。 本节课的拓展活动是提出探究内容“认识更多的称量物体质量的工具”,观察并讨论它们的使用方法。通过展示多种称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发散学生思维,增强学生探究测量工具的兴趣。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认识工具,本课认识质量测量工具,从结构、原理、使用方法等方面认识天平,为本科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让学生对天平进行探究,可以让学生了解人们对工具的设计制作原理,了解工具的产生是人类进步的产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天平是测量轻小物品质量的仪器。 2.认识天平及其各部分功能;知道质量的计量单位。 3.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轻小物品的质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天平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倾听、乐意与他人分享信息,养成团队合作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2.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 3.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重 难 点】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轻小物品的质量。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记录单 教师准备:天平、课件、鸡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PPT 2 出示]上课初,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鸡蛋,并逐一展示问题: (1)猜猜一枚鸡蛋的质量是多少; (2)如何知道一枚鸡蛋准确的质量; (3)画一画你想象的测量工具。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有什么科学发现吗? 生回答,并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师:刚才铜须门提出了那么多的科学猜想,我们注意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一枚鸡蛋的质量师多少? 师:你来猜一猜一枚鸡蛋的质量师多少? 生猜想。 师:刚才同学说的都是猜测,我们如何知道一枚鸡蛋的准确质量呢? 生:用称、天平…… 师:大家知道这么多测量工具,那么你就将你想到的工具画出来吧。 让学生先猜,再思考,最后根据生活经验画出想象的测量工具,从而适时引出天平。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引导学生先估计鸡蛋的质量,为后面与测量的质量对比,突出用测量工具更准确。让学生思考如何知道一枚鸡蛋的质量,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想到用测量工具,为引出天平,激发学生对天平的探究兴趣做铺垫。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认识天平。 1.[PPT 3 出示]每小组组长各领取一个天平,小组内观察讨论天平的结构特点。小组代表尝试介绍天平,说明如何进行观察。教师带领学生明确在观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