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课 白天与黑夜 教材分析: 《白天与黑夜》是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一单元《地球太阳月球》后,进而学习探究地球昼夜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模拟昼夜交替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的,其次通过对几个延伸问题的探究,来培养学生一些基本的科学素养 。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能够从生活经验中对昼夜交替现象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要让他们解释清楚“为什么”就很困难了,因为学生对宇宙的认识很模糊,对星体的观察很欠缺,这一课是在第一单元的基础上进而探究地球昼夜形成的原因,让学生意识到在自然界中很多表面现象背后还隐藏着科学奥秘,并且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昼夜成因的科学史,激发学生对科学进步的追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 2.知道昼夜交替的成因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4.了解一些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影响的例子。 能力目标 1.能对模拟昼夜变化实验进行科学推理分析。 2.学会定期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了解生物的生长活动规律。 情感目标 1.乐于与人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昼夜成因的实验。 2. 体会科学必须尊重事实,以及人类认识自然世界历史过程的艰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实验中发现昼夜成因的秘密。 难点:把实验现象和实际结合推理昼夜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小亮片、课件 活动安排: 教学过程 3.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1、今天,老师将带着你们一起去探索白天与黑夜的奥秘! (板书:白天与黑夜)。同学们感兴趣吗?请做好准备,我们的探索号科学列车即将启程!首先进入我们的第一站! 活动2【讲授】昼夜昼夜是怎样产生的? 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彬彬、波波一群人到山上看日出日落,这时候,贝贝提了一个什么问题呢?(播放视频) 2、我们把这种情况也叫昼夜交替,那你们有没有想过昼夜交替是怎么产生的?先小组讨论一分钟,然后请同学大胆的说出你的假设! 3、同学们的思维非常开阔,一下子提出了这么多的假设。同学们想一下,每天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难道真是太阳在围绕着地球转吗?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 4、通过这段视频,我们知道了: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约需24小时,也就是平时我们说的一天。 5、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昼夜交替一次是多长时间?基于以上事实,同学们大胆的猜想一下,昼夜交替会是怎样产生的呢?(板书猜想)。 6、猜想是科学发现的前奏,我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想不想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生:想)用什么方法?(做实验) 活动3【活动】实验 一、探讨实验器材: 1、可我们要用什么器材来做实验呢,能用真的太阳来做实验吗?(生:不能), 能用真的地球来做实验吗?(生:也不能) 2、那我们选择什么材料? (生:我们可以用两个球来模拟太阳和地球) 3、你真聪明,这种实验叫做?(生:模拟实验)。 4、我们用什么来模拟地球?(生:地球仪),用什么来模拟太阳?(生:电筒、火柴、灯泡、蜡烛……) 很好,同学们积极的开动了脑筋,哪种材料最适合我们现在在课堂上做实验?(生:电筒) 刚才有同学说用火柴?火柴呢?(生:火一会儿就灭了)因此火柴可行吗?(生:不可行) 那有什么材料的光即能向四周扩散又能燃烧得持久?(生:蜡烛、灯泡———灯泡适合我们现在在教室里面做实验吗?) 5、选择合适的材料会让我们的实验效果更好,今天我们就用地球仪模拟地球, 电筒模拟太阳来做这个模拟实验。 二、设计实验: 1、有了实验器材,接下来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方法,你们打算怎样做?请大家用小组讨论。待会儿请同学站起来边汇报边演示。(学生展开讨论,老师发地球仪) 2、学生汇报实验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