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994200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长相思》课件 (16张PPT)

日期:2025-05-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10430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长相思
  • cover
(课件网) 教学目标: 1、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领会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2、学会分析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 ,掌握简单的诗词鉴赏技巧。 作者及背景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文武双全,被誉为“清代第一次人”。 性德词作以小令见长,清新自然,直抒胸臆,风格接近李煜。内容多写个人的相思离别和哀思闲愁,情调感伤低沉,凄婉哀怨。感情自然真挚,多用白描手法。 背景:随康熙出巡山海关外,途中所作。 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恋人或朋友久别思恋之情。双调,句数共八句,上下阕各四句;词牌字数上下阕各十八字,共三十六字。 长相思 解题 长 相 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一、初读感受 1、 诗词题材: 羁旅怀乡 2、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 明确:边关之景。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 3、“身向榆关那畔行”,作者的“身”在哪里?作者的“心”又在哪里? 明确:身在征途,心系故园 二、置身诗境,展开想象,缘景明情,读出词情 1、读完整首词,你们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明确:跋山涉水、转辗反侧、风雪交加、孤独沉思。 2、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 明确:宁静和谐的夜景图、其乐融融的生活图。 参考答案:描绘了一幅恢宏壮阔塞外之景。壮阔中透露出苍凉、孤寂之感,渲染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3、上阙“夜深千帐灯”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1、词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一程”的反复写出了旅途的艰难遥远,“一更”的反复写出了风雪交加,突出了边关环境气候的恶劣,含蓄地表达了孤寂凄凉的思乡之情。 三、问题探究 2、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运用了反复、白描、互文、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3、同学们,词读到现在,我已经能够真切的体会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那么作者作为一名出生于宦官之家,书香门第的才子,又是名门望族,为什么还要忍受相思之苦、相思之痛,这是为什么? 参考:爱祖国、建功业 四、本课小结: 《长相思》语言浅近,情感真挚。词的上片中从“山一程,水一程,”反复句式的运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词的下片中从“风一更,雪一更”气候环境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的孤寂情怀,途中的风雪声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让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五、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提示: 1、诗词鉴赏的思路、方法 2、诗词中的表现手法 拓展阅读 长 相 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一、全词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答案 1. 频用叠字叠韵。更加抒发悠悠不尽的“思”和“恨”。 2.比兴。用流水和高山引出思念情怀。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思念之情的深长和凝重。 3.直抒胸臆。下片直接抒发了缠绵的“思”和“恨”。 4.借景抒情,移情入景。 二、这首词塑造了怎样一位抒情主人公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思? 参考: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月夜倚楼眺望、思念久别未归的丈夫、一往情深的闺中少妇形象。表达了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和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怨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