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传热比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生活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2)能设计实验证明要研究的问题。 (3)能对实验现象进行预测。 (4)能按照方案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5)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一起探究热传导的现象。 (2)能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3、科学知识目标: 能理解什么是热传导,即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4、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 能理解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练习生活实际联想出更多的实例。 四、教学方法: 运用自主探究法,按照: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亲历验证过程———总结实验结论———发现新问题———想再继续探究的过程进行教学。 五、教学准备: 1、材料与工具:小勺,杯子,热水;凡士林,火柴,豆子、铜棒、铁片、易拉罐、酒精灯,支架、三脚架等。 2、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演示勺柄变热实验导入课题:请学生上来摸勺柄提问手有什么感觉?接着把勺子放入加热水的烧杯中,等一分钟,再让学生摸勺柄,提问手有什么感觉? 2、课件出示问题:勺柄是怎样变热的? 学生回答问题。 3、教师对问题进行总结:是因为热水把热传到勺柄上了。 4、课件出示问题:那么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传热比赛” (二)探究活动 1、引导学生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1)猜想:出示实物,铜棒、铁片和易拉罐三种物体。 课件出示问题:如果给他们的一端和底部进行加热,他们上边的这三点变热顺序是怎样的? A、同时变热B、依次变热C、先中间热 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 (2)设计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说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上讲台展示设计的实验方案) ①教师强调进行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就是距离的远近,在涂抹凡士林时量要均匀。 ②强调在铜棒前端加热。 ③强调粘到铁片下端的边缘给一段加热。用夹子夹住来加热。 ④豆子粘到一条线上低、中、高三个位置。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2、亲历实验验证过程 (1)提示学生不要忘记填写实验报告单;提示学生加热过的物体不要用手拿。 (2)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完成实验的探究活动。(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汇报实验情况:离酒精灯近的一端豆子、火柴棍先掉。 4、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即热在物体中是怎样进行传递的。 出示幻灯片学生填空:热能沿着物体传递,热从( )温物体传向( )温物体,在同一物体中,从温度( )的部分传到温度( )的部分。这就叫做热传导。 5、教师总结:老师之前做的实验勺柄放到热水里变热了,就是因为热水是高温物体,勺子是低温物体,热水的热量传递给了勺子,因此勺柄变热了。 (三)联系生活实际巩固提高 课件出示:生活中体哪些地方体现了热传导的性质? (四)总结评价 拓展延伸 1、谈谈你在这堂课中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热在同一种物体中传递是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那么热在不同物体中的传递速度是不是一样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进行传热比赛的探究。 (五)布置作业 1、参考课本54页的说明准备各种材料的小勺或小棒。 七、板书设计: 14、传热比赛 热传导 温度高的部分———温度低的部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