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作校园小报(上)》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制作校园小报(上)》是广东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上)第十课的内容,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对文字段落的设置,插入图片、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版面的设置。本节课制作电子小报主要包括报头、刊头、导读、版面设计及内容等,是对之前所学内容的一个综合应用,本节课操作性较强,需要学生有信息搜集、整体布局排版的能力,在增强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客观评价等综合能力。 【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之前对文字段落的修饰,插入艺术字、图片、自选图形等进行了专项的练习,操作较为熟练,对插入文本框以及利用边框修饰页面的操作不够熟练,没有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进行专项的练习,而制作电子小报则需要大量使用文本框和边框进行版面布局的设计。对于学生来说,之前是单独的学习某一项操作,而Word电子小报的制作必须从整体性来考虑,所以教学之初,先让学生对电子小报形成整体的认识,再在关键处让学生发挥个性创造,由此,既让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操作,有所成,有所得,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个性创造。 【教学理念】 传统计算机教学把学习、掌握具体软件知识和技能作为目的,因此十分注意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结构的严谨性以及叙述表达的技巧上,而对于如何通过学习活动,形成、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却比较忽略,对先进教学思想和理念的渗透显得很弱。这种以“软件为主”的教学方法,与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是相悖的。所以新教材要求我们把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放在第一位,改变传统计算机教材以记录和传授为主的方式,为研究性学习构建有利的环境。我们认为,应该把课程中所涉及的各种软件(如Word、画图等)视为教学活动的“载体”,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学习中,除了要掌握有关软件的必要知识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己驾驭新软件、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从而实现信息素养的提升。这是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计算机职业培训最根本的区别。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并不对软件的功能和方法都给予明确的回答和介绍,而是给出一定的问题和实验序列,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建构相关的知识、技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欣赏电子小报作品,让学生掌握电子小报的制作要素及版面设计特色。 2、能用艺术字对电子报的报头及标题进行设置; 3、能用图形边框对小报进行版面设计; 4、能熟练插入剪贴画、来自文件的图片、自选图形等对小报进行修饰; 5、根据版面的美观要求,进行图文混排的设计。习启动与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认识画图窗口的组成,初步了解工具箱内绘图工具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 教师提供相关的文字和图片素材,学生借助教学微视频,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形式,掌握制作电子小报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与创新精神; 2、通过对电子小报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电子报的要素;利用图形边框进行版面布局;利用图片(剪贴画,来自文件的图片,自选图形)来美化页面,对页面进行合理的排版。 教学难点:在Word文档中文字、文本框和图片的合理布局和颜色的协调搭配,设计出具有独特创意和特色的电子小报。 【教学策略】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重视教学情境和小组合作学习环境的创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紧扣教材,通过展示激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讲练结合、演示评价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展示图形引入课题,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作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创作欲望。采用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