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象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学期第1单元 《吹泡泡 学科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 本课是小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开始,也是引领学生走进科学探究的启蒙教育。准确把握科学课程标准、理解课程目标和灵活使用课程教材,将对学生今后的科学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吹泡泡”是孩子非常喜欢的一种小游戏,它不仅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在生活中可以尝试着做的,而且还蕴含着许多科学现象和科学原理。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学习,对新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好奇。同时由于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 三、教学目标 1.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计划组织—事实证据—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 2.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探索实践的需要,体验科学实验的快乐。 四、教学重、难点 经历“吹出大泡泡”的探究过程。 五、设计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取玩中探究的方式,通过分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会进行实践探究。把“泡泡”这一来自孩子生活的、熟悉的、好玩的事物作为切入点,让孩子自已了解如何制作泡泡水、探究怎样吹出大泡泡,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能针对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培养孩子反复实践、不断尝试、不怕失败的精神。在尝试、猜测、记录、验证中,使孩子真正在“做中玩、玩中思、思中得”。从而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会动手实践探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六、教学具准备 小组材料:杯子、水、吸管、剪刀、肥皂、洗洁精、胶水、实验记录单。 教师材料:课件、泡泡水、吸管等。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导入 1.老师播放一首《泡泡不见了》的儿歌动画,学生们猜出今天上课主题:吹泡泡,学科学。 2.师自制泡泡水并示范如何吹泡泡。 3.学生进行吹泡泡比赛,选出小组内吹泡泡小能手作为组长。 (二)学生探究怎样吹出大泡泡。 按照“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计划组织—事实证据—得出结论”展开探究活动,渗透对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1.提出问题:让学生针对泡泡提出各种问题,引导学生选取其中一个问题进行探究(怎样吹出大泡泡)。 2.猜想假设:学生思考讨论说出猜想。 3.计划组织:引导学生理解研究计划的内容,体会计划中对比实验的思想,了解制定研究计划的好处。 4.事实证据:学生操作实验并找出事实证据。 5.得出结论:让学生分析看到的现象,得出结论,并在课堂分享交流。 (三) 反思过程 1.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在研究问题的时候的思路,并回顾一节课的过程。 2.学生认识:我们与科学家攀登科学高峰的路线是一致的。 (四)延伸 让学生选择自己对泡泡感兴趣的问题,回家动手实验解决问题。 八、板书 吹泡泡 学科学 提出问题:怎样吹出大泡泡? 猜想假设:_____可以吹出大泡泡。 计划组织: 事实证据: 得出结论:_____能吹出大泡泡。 【点评】 《吹泡泡 学科学》是大象版一年级上学期第1单元的教材,这是儿童学习科学的起始单元,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儿童在教师引导下,能了解科学研究的大致过程,对科学研究保持浓厚的兴趣。教材以吹泡泡这一简单易行的活动为载体,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一次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才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中努力体现以下特点: 强调科学素养的培育。这一课内容虽然简单,但包含着许多科学素养,比如能理解教学目标、能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会描述研究中发生的现象、会合理分工,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突显一级目标。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提出问题和猜想假设的过程,能从吹泡泡这个活动中发现并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的猜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