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195660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3.1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第一课时)教案+课件(18张)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34088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北师大,课件,教案,课时,第一,概率
    3.1用树状图或列表求概率(第一课时) 一、课标要求: (一)内容要求 1.了解利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推断,发展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 2.能通过列表、画树状图等方法列出简单随机事件所有可能的结果,以及指定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了解事件的概率。 (二)数学思想方法(核心概念):本节课是简单的两步实验,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它的概率,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是:转化、类比、在树状图中体会几何直观。 本节课的核心概念为:模型思想、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级上册第三章《概率的进一步认识》第一节第一课时,通过七年级下册“概率初步”的学习,学生已经通过试验、统计等活动感受随机事件发生频率的稳定性即“当试验次数很大时,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相应概率的附近”;体会到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学生已经获得概率的计算有两种方式:理论计算和试验估算。本章第一节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测、试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等活动过程,然后学习计算这类事件发生概率的两种方法--画树状图和列表法。本节共三课时,第一课时通过一个试验活动引出求概率的树状图和列表法,第二课时和第三课时分别选择不同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利用画树状图和列表法求出概率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1.学习条件和起点能力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随机事件,初步感受到数据的随机性,并研究了一些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对一些现象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对游戏活动的公平性可借助概率作出评判;学生已经感受到了频率的稳定性,能理解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基础上,可用试验频率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 2.学生在七年级已经通过试验、统计等活动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的稳定性即“当试验次数很大时,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相应概率的附近”,初步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实验的过程就是渗透“概率模型思想”的过程,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大脑中初步建立起了“概率是刻画现实世界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重要模型”,具备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相应的概率模型的意识、模型化思维和应用意识。 3.学生已经会用概率计算公式P(A)=计算一步试验的概率,关键是判断试验中所有可能的结果总数m和所求事件可能出现的结果数n.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感受数据的随机性,了解随机现象的特点,理解概率的意义。 2.借助树状图和列表法计算涉及两步试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难点:1.感受数据的随机性,了解随机现象的特点,理解概率的意义。 2.理解两步试验中的等可能性.正确应用树状图和列表法计算涉及两步试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四、教学目标 1.通过试验进一步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的稳定性,理解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并能用试验频率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加深对概率意义的理解. 2.能运用画树状图和列表的方法计算涉及两步试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3.能利用概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概率对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发展应用意识。 五、教学手段 本节课利用硬币作为教具,让学生在抛硬币的过程中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任意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_____。 2.任意掷一枚质地均匀的小立方体,立方体的每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5,6。 “6”朝上的概率是_____。 3、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有5个球,它们大小一样只是颜色不一样,其中有两个红色的球,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是红色球的概率是_____。 (二)、探究新知 1、做一做:小明、小颖和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