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25689

故都的秋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74076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故都
  • cover
(课件网) 提问: 通过课前的朗读预习,你都读到些什么?请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感受。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情与景的自然融合,学习以景显情、以情驭景的表现手法。 2、掌握本文的“形”、“神”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郁达夫的秋天 听课文3-11段的朗读录音,让我们跟随 郁达夫先生一起来观秋色、闻秋声、品秋味。(鉴赏这篇散文的方法) 听录音的同时请你留意: 在秋天的故都,郁达夫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 都有哪些呈现出色彩的词语 ? 在秋天的故都,郁达夫先生看到了碧天、牵牛花、秋草、落蕊、闲人、秋枣 ……听到了驯鸽的飞声、扫地声、蝉声、风雨声、人语声……呈现出色彩的词语有蓝、白、青、淡红、紫黑、碧绿、淡绿微黄,还有灰。 这些故都的自然风物可以 组合成五幅图景,老师分别为 这五幅画面各取了一个名字, 但都漏掉了一个动词,请把这 个动词补出来。 晨院 秋图 品 槐蕊 秋图 缀 寒蝉 秋图 鸣 雨后 秋图 话 黄枣 秋图 衬 提问:这一切构成了郁达夫眼中的 秋天的世界,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的 特点呢? 明确:“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此句不仅概括了秋景的特点而且表达了郁达夫对此的情绪体验。 (文眼) 研读讨论: 课文中的五幅画面是怎样体现出“清、静、悲凉”的特点的呢? 二、秋天的郁达夫 当郁达夫陶醉在如此“清、静、悲凉”的故都秋色中时,我们又分明在字里行间看到了他清瘦的影子。那么,在故都的秋天,你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郁达夫呢? 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景物? 共性原因 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个性原因    他,幼年丧父,发愤读书,成绩斐然,贫困的生活赋予他诗人的忧郁特质。    他,17岁留学日本,饱受异族欺凌,屈辱的日子赋予他作家的忧伤情怀。   他的审美观和文艺观就是提倡静的文学。 时代阴影 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进行创作。1933年4月,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上海移居杭州,撤退到隐逸恬适的山水之间,思想苦闷,创作枯淡,创作的多是“静如止水的遁世文学”。 作者两次提到南国之秋, 其目的又是什么呢? 为了烘托、对比北国之秋的特色,表现出作者对故都自然风物的赞美和对北国之秋的向往眷念之情。 小结课文 晨院品秋图 槐蕊缀秋图 寒蝉鸣秋图 雨后话秋图 黄枣衬秋图 清 静 悲凉 赞故都自然风物 抒向往眷念之情 露忧思孤独之感 故都的秋 郁达夫的秋天 秋天的郁达夫 形 以景显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神 结合点 景 情 布置作业 (一)、找出写景的优美片段,熟读成诵。 (二)、以“家乡的秋色”为题,根据自己的主观色彩有意识地选取几处景物进行描写,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周记,要求以景显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下 课 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