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白天与黑夜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观察日期 8月6日 8月20日 9月3日 9月17日 10月1日 10月15日 初次观察 2周后 4周后 6周后 8周后 10周后 日出时间 5:26 5:37 5:47 5:58 6:08 6:20 日落时间 19:12 18:55 18:38 18:17 17:57 17:38 【学习目标】 1、我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昼夜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能利用表格整理观察记录;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观察昼夜长短的记录,对昼夜长短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2、我喜欢大胆想象;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我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白天 黑夜 古希腊学者托勒密认为:地球处在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而太阳、月亮等天体围绕地球运动,所以地球上就有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这就是托勒密提出 的“地心说” 托勒密 (约90年—168年) 地心说体系 托马斯.阿奎那 (约1225年—1274年) 哥白尼 (1473年—1543年) 哥白尼的“日心说”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而且地球每天都在自转。 日心说是人类认识宇宙的重要里程碑,推动了天文学的革命。为建立完善的宇宙概念奠定基础。 地心说 日心说 (托勒密) (哥白尼) (1)手电筒和地球仪之间的距离适当,以 手电筒光圈照到地球仪的一半为宜。 (2)调节好“太阳”和“地球”的位置后,实验过程中,不要移动。 (3)转动地球仪时,要保持匀速。 模拟实验结论: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阳光照射到地球上。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是明亮的,就是白天;背对太阳的一面是黑暗的,就是黑夜。地球不停的自转,白天和黑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白天与黑夜交替出现是 地球 转动的结果. 自西向东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太阳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只是银河系中2000多亿颗恒星中普通的一颗,太阳率领太阳系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飞旋。而迄今为止,人们仍旧没有发现宇宙的边缘。 1、谈谈心目中的鲁迅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被鲁迅先生的才学和人格魅力所折服,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 (2)提出要求:可以就课文来谈,可以结合课外学习的收获来谈;可以讲同鲁迅有关的人和事,也可以说说读鲁迅作品的体会。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4)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5)教师小结。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认识了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希望同学们能从他的身上汲取力量,超越自我。 2、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 1)学生读教材中的内容,谈理解。 师:含义深刻的句子表面是一层意思,却暗含着更深的意义。那么本组课文中有哪些类似的句子,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去理解这些句子的? (2)学生找句子,交流体会方法。 (3)教师归纳总结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方法: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时代背景;展开丰富联想。…… 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继续运用我们总结的这些体会句子的方法去学习课文,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日积月累 过渡:鲁迅先生的文章无疑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笔财富,这节课我们一起细细品读鲁迅先生文章中的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 1、学生自读。指名读。 2、理解重点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课外再搜集一些鲁迅先生的名言。 趣味语文 1、过渡:鲁迅先生的童年发生过许多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个鲁迅巧对先生的故事。 2、学生自读。指名读。 周樟寿的对子妙在哪里?他为什么对得好? 文人巧对对联的故事还有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