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单元 第三单元 课 题 1.地表在变化 主 备 人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能依据资料进行推理分析出地形在改变。 2.能依据相关资料判断自己的推测是否存在。 3.继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调查等方面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 2.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与神奇。 三、科学知识 1.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2.了解哪些力量可以影响地球地表的变化。 重点难点 1.了解哪些力量可以影响地球地表的变化。 2.能依据资料进行推理分析出地形在改变。 课前准备 1.因自然原因导致地表变化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反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文字资料。 2.化石标本。 教 学 过 程 一、教学导入 1.展示:几个因自然原因导致地表发生显著变化的图片和音像资料。如: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古代森林的遗迹等等。 2.提问:看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 3.过渡:地表是变化的,它一直在改变,但这种改变是缓慢进行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对于只有几十年生命历程的人类来讲,是不可能观察到全部过程的。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地表变化的奥秘。 4.出示课题。 二、学生自主学习。 1.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课本34—35页,完成《导学案》《知识与练习》本课相关内容,完成以下目标: (1)能依据资料进行推理分析出地形在改变。 (2)能依据相关资料判断自己的推测是否存在。 (3)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4)了解哪些力量可以影响地球地表的变化 2.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3.学生根据学习目标静心学习课本34—35页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新知。 (一)活动:推测曾经发生的变化 1.回顾以前所学知识:我们生活的球体———地球,陆地表面形态各样,植被各异。 2.出示化石标本,向学生介绍化石。 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_??°è?¨??????_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之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_??????è?¨_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_??????_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3.阅读教材第34页的内容,了解喜马拉雅山及人类科考中的发现。 4.提出问题:鱼龙化石出现在喜马拉雅山,这是怎么回事?你们能推测出这个地带原来的地表情况吗?后来发生过什么变化? 5.分小组进行讨论。 6.学生交流推理分析结果,并介绍推理分析的理由。 7.介绍喜马拉雅山的隆起,教师简要评价学生的推理分析过程。 8.明确以下内容: ①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其高度是8848米。 ②珠穆朗玛峰地带原来是一片海洋,后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才形成。 ③地球板块运动的几种情况:全球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二)活动:改变地表的力量 1.思考:地表在变化,改变地表变化的力量有哪些? 2.学生看教材第35页的两幅图,明白:修筑大坝引起的地表改变是一种人为的力量,泥石流引起地表的改变是一种自然的力量,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有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种力量。 3.学生自行推测并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对推测进行整理:我认为什么力量在改变地表形态,我的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