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306637

湘教版(2001)六年级上册2.3饮食与健康 教案

日期:2024-05-2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363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版,2001,六年级,上册,饮食,健康
  • cover
第2单元 营养与健康 3.饮食与健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活动中,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科学知识 1.知道食用变质或有毒食品的危害性。 教学过程 活动安全饮食 阅读教材,了解教材给出的3种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 变质的食品: 认识变质食品,观察、闻变质食物的特征。 调查生活中的常见变质食品:厨房的霉变食品、酸腐食品、市场上的过期食品等。 如果误食变质食品,可能造成食物中毒,应及时治疗。 2.有毒生物制作的食品:含有剧毒成分的生物,对人体的危害就非常大了,甚至会造成死亡。有毒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不明生物都是不能食用的。 阅读材料一:如何识别有毒蘑菇呢? 1、可以在煮蘑菇的时候,在锅内放进几粒白米饭。如果白米饭变黑,说明那就是毒蘑菇,不可食用。如果米饭没有变黑,那也不一定不是无毒蘑菇,应谨慎食用。 2、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3、看形状:毒蘑菇一般比较黏滑,菌盖上常沾些杂物或生长一些像补丁状的斑块。菌柄上常有菌环(像穿了超短裙一样)。无毒蘑菇很少有菌环。 4、观颜色:毒蘑菇多呈金黄、粉红、白、黑、绿。无毒蘑菇多为咖啡、淡紫或灰红色。 5、闻气味:毒蘑菇有土豆或萝卜味。无毒蘑菇为杏仁或水果味。 6、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红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7、化学鉴别:取采集或买回的可疑蘑菇,将其汁液取出,用纸浸湿后,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的则有毒。 8、在采摘野蘑菇时,可用葱在蘑菇盖上擦一下,如果葱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不变色则无毒。 9、另外,如果没有把握确定蘑菇是无毒的,千万不要食用,如果不慎误食了有毒蘑菇,应及时采取呕吐、洗胃、导泻等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并及时送医院诊治。 阅读材料二:怎样预防有毒动植物中毒。 常见的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河豚鱼中毒 中毒原因:误食河豚鱼或河豚鱼加工处理不当。 主要症状:一般在食用后数分钟至3小时内发病,症状为腹部不适、口唇指端麻木、四肢乏力继而麻痹甚至瘫痪、血压下降、昏迷,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预防方法:不食用任何品种的河豚鱼(巴鱼)或河豚鱼干制品。国家禁止在餐饮服务单位加工制作河豚鱼。 二、高组胺鱼类中毒 中毒原因:食用了不新鲜的高组胺鱼类(如鲐鱼、秋刀鱼、金枪鱼等青皮红肉鱼)。 主要症状:一般在食用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病,症状为面部、胸部及全身皮肤潮红,眼结膜充血,并伴有头疼、头晕、心跳呼吸加快等,皮肤可出现斑疹或荨麻疹。 预防方法:采购新鲜的鱼,如发现鱼眼变红、色泽黯淡、鱼体无弹性时,不要购买,储存要保持低温冷藏,烹调时放醋,可以使鱼体内的组胺含量下降。 注意青皮红肉鱼的冷藏保鲜,避免长时间室温下存放引起大量组胺产生。 三、豆荚类中毒 中毒原因:四季豆、扁豆、刀豆、豇豆等豆荚类食品未烧熟煮透,其中的皂素、红细胞凝集素等有毒物质未被彻底破坏。 主要症状:一般在食用后1至5小时内发病,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出冷汗等。 预防方法:烹调时先将豆荚类食品放八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熟。 四、豆浆中毒 中毒原因:豆浆未经彻底煮沸,其中的皂素、抗胰蛋白酶等有毒物质未被彻底破坏。 主要症状:存食用后30分钟至1小时内,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头晕、无力等中毒症状。 预防方法: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沸腾5分钟左右。豆浆烧煮到80℃时,会有许多泡沫上浮,这是“假沸”现象,应继续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