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385519

华东师大版七上数学3.4.4整式的加减说课教案

日期:2024-06-25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573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华东师大,数学,3.4.4,整式,加减,教案
  • cover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希望大家多多指教。我今天的教学设计课题是《整式的加减》。 以下我就六个方面来介绍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内容: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作用 本节课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卷网-初一数学第三章第四节。根据大纲要求,合并同类项是本章节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 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的运用有理数的运算,以及去括号,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运算的延伸与拓展。因此这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运用,去括号。 2、难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构特点与教学重、难点,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同类项的基础上,通过具体情境探究得出同类项可以合并,并形成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2)、能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类比、探索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分类思想,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2)、会利用合并同类项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知识梳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由数的加减推广到同类项的合并,可以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认知规律。 (2)、通过具体情境的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勤于思考意识。 二、教学方法、手段 1.教学方法 利用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引导学生从具体生活情境及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以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培养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 2.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归纳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以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法:主动观察→分析→思考→比较→探索→联想→猜测→类比→归纳→例题探索→练习挑战、巩固提高→总结 四、教具准备: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1】 探究1:100t+252t= 学生合作完成探究1以后,再小组合作探究2: (1)( ) (2)( ) (3)( ) 让学生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用大脑去思考,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同类项的概念。 象10a和5a这种所含字母相同并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特别指出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1,-5等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同类项的概念,我设计了五道抢答题,让学生快速识别同类项,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活动2】 下列各组中的两个项是不是同类项? (1)3x2y与-3x2y (2)11abc与9bc (3) 125与-30 (4)3m2n3与-n3m2 (5)4xy2z 与-4x2yz 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注意学生表述情况是否有条理,是否清晰。 之后类比数的运算,学生合作探究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合并同类项法则: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系数的和,字母部分不变. 之后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练习,进一步熟悉法则及应用。 练习: 合并下列各式的同类项: (1); (2); (3). 学生接受同类项的定义不是很难,但是做到判断无误却很困难,需要通过练习,反复强调同类项判断标准,使学生通过分析、比较,逐步提高准确度和熟练度. 试一试: 试着把多项式合并同类项. 4x2+2y-3xy+7+3y-8x2-2 学生先独立完成,之后教师详细讲解,并示范. 教师巡视过程中;要注意规范做题格式,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再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困难点,以便在讲解过程中加以重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