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的健康观”一课的教学设计 1、教材理解 “认识健康”是初中八年级《生命科学》教材第3章第一节。本节内容建立在前两张内容的基础上,属于综合运用的环节,旨在让学生了解“新的健康观”,认同评价健康的三个标准,以此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并将该理念落实到自身的行动上。深化了教材中的生命自我管理,从身体健康角度师生共同探讨影响身体健康的一些因素,如饮食、运动、生活规律等。通过交流讨论,学生树立“健康主人”的观念,能够寻找自身存在的健康问题,提出切实的健康计划,实现从“知”到“行”的跨越。 2、设计思想 在生活中和以前的课上,学生已经大致学习了关于均衡营养的知识,关于运动和健康的关系也也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认识。但总体来说,现在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健康意识都令人堪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运动量减少,学生肥胖体质差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初二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年少期,可塑性强,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期,也是学生惯养成期。通过在教学中加入贴近学生的生活事例,引发学生内心共鸣,使学生能够重视自身的生活学习习惯,积极寻找健康,树立“健康主人”这一观念,并付诸实施,会受益终生。 3、以学生发展为本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二期课改理念指导下,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教师适时引导和有效组织,构筑“开放性”、“开放性”课堂。 1、“健康”贴近生命教育,本课通过新的健康观的传递,使学生能够重视自身的健康问题,从而珍视健康,珍视生命,热爱生命,切身实地的开展了一次有益学生身心发展的生命教育。 2、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环节丰富,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开展教学,以生活实例和贴近学生实际的图片为导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新的健康观;通过“保持愉快的心情”、“生活规律、饮食和运动对健康的影响”、“评价自身健康情况”等等课堂活动的开展,有效的锻炼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究精神。符合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要求。 3、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对健康认识的内化过程。为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理性思考,课前设计“青少年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问卷调查。课堂上以问卷调查的结果为载体,引发学生对健康行为与健康意识相悖的思考,进而针对其中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深入分析原因,找到可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课上充分发挥学生资源,在讨论中分享和学习。 4、教学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 2、以生活事例和图片,引导学生产生共鸣 3、积极开展讨论活动,培养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真诚传递 “新的健康观”教案 金鹤中学 张怡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健康的标准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2、理解营养、运动及生活规律对健康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解读事例和图片提高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 2、依据健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尝试发现并解决自身问题。 3、从学习中,能够辨别影响健康的事物,从而选择更健康的生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领略科学的健康观。 2、懂得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珍惜生命,做“健康的主人”。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健康的标准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难点:学生对健康认识的内化和落实。 三、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1、事例。2、图片。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说明 导入 1、展示图片 依据你认为的重要性进行排序(),获取的难易度排序() 2、展示霍金的事例,问: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重要吗? 思考、回答 积极思考,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努力获取健康和知识。 直接导入主题,认识到健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