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424301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苏武传》精品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1105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高二,选择性,必修,苏武传,精品
  • cover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苏武传》精品教案 【教材定位】 《苏武传》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苏武牧羊”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但苏武出使前后的遭际、在匈奴经历的艰辛,其中种种细节我们未必清楚。阅读《苏武传》,可使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些细节,更加深入地认识苏武其人。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因变被扣、不惧威逼、不受利诱、苦守北海、持节不失的事迹,生动刻画了苏武这位爱国者的形象。 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梳理情节脉络,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探寻他备尝艰辛却矢志不渝的精神力量源泉。同时要注意,这篇文章精于剪裁,善用对比,灵活选取人物的典型语言,学习时要特别关注其叙事艺术,并体会作者寓于其中的情感倾向。 【素养目标】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了解苏武的生平事迹。 2掌握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脉络。 3.鉴赏体会对比手法、典型语言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4.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对比手法、典型语言对塑造人物的作用和学习苏武忠贞不屈的气节。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苏武牧羊”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但苏武出使前后的遭际、在匈奴经历的艰辛,其中种种细节我们未必清楚。学习《苏武传》,可使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些细节,更加深入地认识苏武其人。 二、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他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他始得获释,被任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他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 2.了解《汉书》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之间229年的历史。全书有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共100篇。其中,8表和10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班昭和马续补写的。 3.相关背景 汉武帝时期汉朝不断讨伐匈奴,双方多次派使节互相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人,汉朝也扣留匈奴使节以相抵。天汉元年(前100年),且鞮侯单于即位,害怕受到汉朝攻击,于是说:“汉朝天子是我的长辈。”送还了之前扣押的汉使路充国等。武帝为了赞许之,于是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并赠送单于礼物,以答谢单于。 4.解题 ①“苏武”,汉武帝派去出使匈奴的使者。 ②“传”,人物传记。 5.了解“苏武” 苏武(前140年~前60年),杜陵(今陕西西安)人,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民族英雄。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汉宣帝将苏武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褒赞他爱国忠贞的节操。 三、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栘中(yí)   且鞮侯(jū dī) 遗单于(wèi chán) 丈人行(háng) 缑王(gōu) 昆邪王(hún yé) 浞野侯(zhuó) 阏氏(yān zhī) 左伊秩訾(zī) 煴火(yūn) 雨雪(yù) 旃毛(zhān) 牧羝(dī) 节旄(máo) 棫阳宫(yù) 斧钺(yuè) (二)初读课文。 【思考1】通读课文,划分层次结构。 明确 第一部分(第1-2段),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 第二部分(第3-8段),重点记述了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