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河流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2.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探究能力: 1.通过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2.根据河流实验,推测河流什么地方流速快,什么地方流速慢,什么地方将会有侵蚀,什么地方将会有沉积。 3.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 1.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2.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长方形塑料水槽(可用一升牛奶盒剖开对接成河道装置),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大饮料瓶,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水,尺子,接水桶。 教师演示:河流形成、河流侵蚀两岸和河床、江河下游泥沙沉积成平原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 (出示河流的图片3张)师:关于河流,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学生提出几个问题 教师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来研究 二、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 1、河流形成后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 师:流水侵蚀土地形成了沟壑,而沟壑在流水不断侵蚀的过程中会逐渐发展成大的切沟和冲沟并形成河床。河流的形成也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结果(出示千沟万壑的图片)。那么形成后的河流对两岸的土地还会有侵蚀吗,你认为的侵蚀是什么样的呢? 生:会。 2、讨论河流对土地还会产生什么影响。 ?师: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观看沉积实验图和关于“大石头———鹅卵石———细沙图片)(随水流冲击,两岸的石块滚入河里,河道变宽。石块滚动相互碰撞被带入中游变成鹅卵石,再继续被带入下游变成细沙并沉积下来。) 师:看了这组图片你有答案了吗?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请你和你的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生:汇报(当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由于流水的速度减慢,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慢慢沉积下来,沉积按照由重到轻。) 3、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师:到底是不是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呢?实验会告诉我们真相。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实验装置和观察记录纸,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无河水流过的“河道”,记录员在记录纸上画出河道的形状,并把它的宽度、深度标记在图上。 师:在实验之前请同学们推测一下:当河流形成时,什么地方水流速度大,什么地方水流速度小,什么地方会被流水侵蚀,什么地方会发生沉积?(用铅笔标记猜测) 师:播放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实验演示视频。重点(指导实验方法):把正方体在土上紧贴水槽壁一侧,纸杯放在正方体上,检查出水口是否正对“河道”,试一试,流出的水是不是正好流入“河道”中。确保无误后,才能正式向“河道”注水。注水一开始,要保持杯子中的水始终是满的。在实验盒的出水口,一定要用较大的容器接住流下来的水。 实验记录要求:一边做实验一边注意观察河水流动速度的变化,按照观察提示边观察边记录。 师:请大家领取实验器材,开始分组实验。 师:汇报观察结果,你都观察到了什么?(全班交流、汇报。) 师小结:“河流”形成后,“河床”的宽度和深度都增加了,在“河流的下游”比较平缓的地方,发生了沉积的现象,原来没有泥土的地方出现了泥土。而且在“河床”坡度较大的地方水流的速度较快,侵蚀现象比较严重。侵蚀的过程中流水带走的是比较细小的颗粒,而小石子等较大较重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