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473142

教科版(2001)五年级科学下册 4.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案)

日期:2025-05-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149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教科,2001,五年级,科学,下册,极昼
  • cover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2)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2、过程与方法 用模拟实验的方式来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对科学现象的解释需要得到证据的支持。 (2)在活动中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学生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式,认识到极昼极夜现象与地球的自转,公转和地轴倾斜有关(三者共同作用)。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做全面的思考和分析,并用各种方式加以证明。 教学准备: 全班准备: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课件) 小组准备:地球仪1个,手电筒1个,,实验记录单1份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教师展示地球仪这位老朋友,请学生复习回答地球运动相关知识,并介绍我们生活的地方每天都会迎接白昼和黑夜的交替,但是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地区却有许多令人感到奇怪的现象,以此导入新课 二、认识极昼和极夜现象 课件出示极昼极夜图片 学生质疑,激起学生探究极昼极夜现象的欲望 三 极昼和极夜现象的解释 1、探究极昼极夜的形成 请同学们结合前几节课所学的地球运动知识,小组同学讨论交流一下,并把猜测引起极昼极夜现象的原因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 2、小组同学进行猜测极昼极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并汇报 学生猜测汇报预设:可能会提出与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3、小组模拟实验探究 教师出示模拟实验材料:地球仪 手电筒,并提问:实验材料分别模拟的是什么? 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南极北极分别在哪? (2)地轴指向哪里? (3)看到什么现象时说明出现了极昼? (4)看到什么现象时说明出现了极夜? 小组同学综合运用地球运动知识,实验探究极昼极夜是怎样产生的,并完成实验记录单 学生开始实验操作,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实验结束,各小组汇报实验结论,并汇报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 通过模拟实验,师生共同对极昼和极夜现象的产生作出解释 探究地轴倾斜角度的重要意义。 探究地轴不倾斜的情况。 得出结论:极昼和极夜现象的产生不仅与地球自转和公转有关,还和地轴倾斜也有关。 小组同学完善实验记录单。 探究地轴倾斜角度变大的情况。 如果地轴的倾斜角度再大一些会怎么样呢?我们来试一试 学生汇报预设:极昼和极夜的范围变大了 看来地轴这个倾斜角度是不能随意改动的。 四 小结 极昼和极夜现象的产生与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板书: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地轴倾斜 五 观看视频 加深认知 课件视频播放 极昼极夜的规律变化 六 学以致用 课件出示: 我国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 ) A 3━5月 B 6━8月 C 9━11月 D12━次年3月 七 总结升华 板书设计: 极昼和极夜现象的解释 地球自转 公转 地轴倾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