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52603

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 5.1 相交线3课时教案

日期:2024-06-24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2362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新人教,人教,数学,七年级,相交,课时
  • cover
5.1 相交线 5.1.1 相交线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对顶角的概念,会在图形中找出对顶角.   (2)掌握对顶角的性质,了解它的推证过程,会用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有关的推理和计算.   (3)了解邻补角的概念,会在图形中找出角的邻补角,并会应用它进行有关的推理或计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对顶角、邻补角的位置关系的过程建立空间概念,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 【教学重点】 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以及性质 【教学难点】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主体探究――应用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活动1:投影出一些实物和教室中的一些实物.   活动2:让学生举出一些实例. 活动3:教师引导学生将上述实际问题抽象为几何图形的位置关系———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如图   在上述基础上引出课题(写出章的课题和本节课的课题--相交线) 二、问题研究、探索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活动1]找出图中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教师活动设计:教师出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几何知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能由实物的形状抽象出具体的数学知识,使新的知识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的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增强对相交线、平行线的生活原型的认识,建立直观、形象的数学模型。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观察图片,找相交线和平行线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注重: 学生从简单的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相交线、平行线)的能力 学生认识到相交线、平行线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2] 问题 一把张开的剪刀,能联想出什么样的几何图形?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独立思考,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并用几何语言描述 教师活动设计:教师出示剪刀图片,提出问题,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深入到学生中,指导得出几何图形,并在黑板上画出准确的几何图形。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抽象出几何图形,发现对顶角、邻补角,培养空间概念,发展几何直观 观察这些角有什么位置关系?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分组讨论在具体图形中得出两条相交线构成4个角,根据图形描述对顶角、邻补角特征。学生可结合概念特征寻找到图中的四对邻补角和两对对顶角 教师活动设计: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对图形中角与角位置关系的分析,学生描述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从角的位置关系研究这些角的相互关系。让学生经历从图形到文字到符号的转换过程,使学生加深对对顶角、邻补角概念的理解,积累一些对图形研究的经验和方法 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则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邻补角:若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则这两个叫邻补角 [活动3] 问题 对顶角有什么大小关系?你能说明理由吗? (2)你能举出生活中对顶角的例子吗?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以组为单位,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从已有经验(量角器、邻补角和为180°)出发,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对顶角相等的结论,口述过程。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可能遇到困难,出现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加以解决 教师活动设计: 教师在活动中关注: (1)学生能否借助邻补角互补推导出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2)学生能否进行简单的说理 (3)学生是否能运用对顶角相等准确的找到生活中的例子 通过举出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对顶角的性质,体会对顶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4 ] 问题 (1)直线a、b相交于点O,∠1=40°,求∠2、∠3、∠4的度数 (2)∠1等于90度时,∠2、∠3、∠4的度数各是多少?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