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561758

长春版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1.计算机的安全使用 教案

日期:2025-05-05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394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长春,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计算机,安全
  • cover
《计算机的安全使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及设计思路 在实施新课程中,需要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策略。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以学科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随着国家、省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逐渐趋向于探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故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的能力、创新的能力以及交流展示自我的能力。 “计算机安全使用”一节课是长春课标版《信息技术》中第一单元《信息安全与道德》中的第一课,本课主要介绍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定义、计算机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黑客、计算机病毒)以及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将教学与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激发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少年情怀。 本节课通过Adobe公司3.8万资料被盗案例、银行客服热线遭到诈骗工具、斯诺登披露的NSA事件案例导入,激发学生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的同时,达到促使学生去了解什么是信息安全,到底信息安全包括哪些内容以及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后,在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进行内容讲解。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学习,已深刻了解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检查学生课前学习任务单之后,可以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整理,将学生分成小组,小组进行病毒、木马等知识的深入讲解,通过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刻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知识的学习要应用于实践,随着社会的变革,信息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引入德国安格拉女总理手机遭窃听事件以及美国在各国安插的白盒子事件,激发学生为中华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读书,最后通过学生朗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更大的激发学生为国家的未来而努力学习。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长春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安全与道德”中的“计算机的安全使用”,主要讲解信息安全的定义、包含的内容以及时下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和防范措施,本部分内容在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的同时,培养学生上网进行信息搜索信息的方法、整理信息的方法以及展示信息的方法。 三、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学习基础较弱,但思维活跃、敢于质疑。这些是与往届学生不同的明显特点。优势:求知欲强,创造力强,敢于质疑、挑战老师,表现欲强、思维能力强,部分学生自我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强。问题:自我意识强、人际交往困惑、不宽容、价值观不明确、看重金钱财富,个别自卑,通过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培养他们为中华振兴而读书。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起源、概念及“黑客”的含义;? 2、熟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提供的信息安全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信息安全的激情和欲望。 2、通过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信息安全定义、黑客、木马和计算机病毒资料,归纳出如何负责任的使用网络并做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3、提高学生交流表达信息的能力,并能对他人的总结做出正确的评价。 3、在信息搜集整体过程中,能够增强学生对网上信息的甄别、筛选、辨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的高阶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网上搜集病毒、木马、伪基站的相关知识,融合信息安全对国家的重要性,锻炼学生的政治素养的同时,也增强学生对主题性知识的全面把握和学习,进而对海量信息甄别方面也提升学生理性和求实态度,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理念渗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