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50分钟,56分) 一、基础达标(36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辞曰:“臣之壮也。” 辞:推辞 B.又欲肆其西封 封:疆界 C.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唯:只有 【解析】选D。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 【解析】选C。连词,因为/介词,用。A项,语气词,表陈述;B项,连词,表假设,假如;D项,代词,它。 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晋军函陵 A.越国以鄙远 B.邻之厚,君之薄也 C.与郑人盟 D.以乱易整,不武 【解析】选C。C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分别解释为“结盟”和“驻军”。A项是形容词作名词,“远地,指郑国”。B项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雄厚”。D项是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名词。 4.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解析】选C。有益,有好处。古今义相同。A项,夫人,古义是那人,今义是尊称一般人的妻子。B项,东道主,古义是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是请客的主人。D项,行李,古义是出使的人,今义是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5.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以其无礼于晋 B.且贰于楚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解析】选C。A项,“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应是“于晋无礼”。B项,“贰于楚”状语后置,应是“于楚贰”。C项,“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应是“有何厌”。D项,“有益于君”状语后置,应是“于君有益”。 6.下列对本文有关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 B.“晋侯”“秦伯”,分别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 C.子犯,是晋国大夫狐偃的名,古代婴儿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举行成人冠礼时取字。称名是对人的尊称。 D.最后一段的“公”是指晋文公,晋国国君。 【解析】选C。子犯,是晋国大夫狐偃的字,称字是对人的尊称。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句4分)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译文:?_____ ②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译文:?_____ 答案:①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 ②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8.(2020·重庆高一检测)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一般地说,“智慧”不同于单纯“知识”的最大特点在于:①_____ 。“知识”要求广,“智慧”要求新;只死读书,有“知识”而无己见、无创意,也不算是有“智慧”。但②_____。“智慧”必须有“知识”作基础,“智慧”包括“知识”而又超越“知识”,③_____。? 答案:①“智慧”具有创新性(原创性) ②两者又非完全对立(两者又有紧密联系) ③“智慧”是在知识基础上的创新 【状元秘诀】 答好语句补写题的三关键 ①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查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拿到题目后,首先要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大致有几个层次;其次,把握文段语脉,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关系,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并列、转折、因果、条件等),要特别注意关联词语。 ②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③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