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125664

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音乐 第二单元 欣赏 内依巴河|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146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三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
  • cover
《内依巴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家庭都充满了温暖,同时对比歌曲的情绪。能够用简单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分析使音乐产生不同情绪的要素。尝试用不同情绪演唱歌曲《可爱的家》。 3.通过七色迷宫游戏,培养学生的视唱能力。 4.通过欣赏及演唱几首表现家庭的歌曲,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感受家庭的温暖,珍惜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视唱能力。 2.感受家庭的温暖,理解父母的爱。 教学难点: 分析音乐的速度、旋律线两种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的作用。 教材分析 1.《内依巴河》是一首富有拉丁美洲民族特色的歌曲,D大调,3/4拍。全曲为二段体,第一乐段包括四个乐句,每句开头的休止符体现了拉丁美洲特有的节奏风格。si和fa之间的增四度音程也更体现了当地民间音乐独有的旋律特点。此曲对于我国儿童了解外国民族音乐十分有益。歌曲表达了作者对内依巴河旁的小草房的眷恋之情,因为在那里有温暖的家,家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起劳动和休憩,其乐融融,充满温馨与甜蜜。 2.《布娃娃》是电视剧《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的主题歌,歌曲以4/4拍为主,2/4拍穿插于歌曲之中。歌曲为C大调,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领唱部分,由六个乐句组成,第六乐句结尾处“2 2 2 3 5 5 5 5│ 6 6 5 │6 - - - │ ”插入一小节2/4拍,目的在于强调“家”对于小主人公和布娃娃的重要,以及他们对家无比渴望的迫切心情。第二乐段合唱和领唱,第一、二乐句一声部旋律与第一乐段相同,进入近似回答的二声部合唱后,两个声部前呼后应使歌曲更加丰富生动,好像是布娃娃在和小主人公在对话一样;第三至第六乐句又恢复为领唱,重复第一乐段旋律,但是小主人公已经增加了信心,歌曲走向高潮,在充满希望中结束全曲。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视唱游戏:七色迷宫 1.出示:迷宫图,学生两分钟独立视唱时间。可以使用乐器如口琴、口风琴等。 2.两种方法进行游戏。 第一种:采用学生抢答的方式进行。 学生独立视唱完后,请几名班里音准较好或学乐器的同学组成评委组,其他同学也被分成若干个组,一个评委带一组,各个组进行比赛。在一声号令下,各组以举手的方式争先后,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唱出迷宫中的出路,以三个回合定输赢。各组推选出一名优胜者进行最后优胜组的比赛,选出全班的第一、二、三名,给予表扬。 第二种:采用小组视唱看谁多的方式进行。 将全班分成若干个组,组内进行视唱组合,最后以组的方式向全班汇报,看哪个组找出的出路最多,唱的音准最好,组内最团结。 两种方法都要注意音准,一定要强调唱准每条出路的音高。 3.总结唱准音高的要点。 微笑、眼睛睁开、口腔打开、眉毛上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 二、对比欣赏两首歌曲:《内依巴河》《布娃娃》 1.师:同学们唱得很准,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听的能力。请听一听下面两首歌曲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听赏,回答:一首歌曲情绪欢快,另一首歌曲伤感…… 2.师:正如同学们听到的,两首歌曲表达了两种不同的心情。但是,是什么让这两首歌曲带给我们不同的心情呢? 学生:歌词、曲调、速度、旋律走向…… 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出速度,让学生分析。稍快的速度可以使歌曲情绪显得欢快。 3.试着改变歌曲《可爱的家》的速度,体会情绪变化。 快速使歌曲欢快活泼,慢速使歌曲优美舒畅。 4. 欣赏《内依巴河》歌曲学习,对比与《可爱的家》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学生回答:节拍不同,句首弱起相同…… 试着用强弱弱的规律拍手为歌曲《内依巴河》伴奏。 5.聆听歌曲《布娃娃》是什么演唱形式? 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演唱形式? 学生自由回答。 师:分析《布娃娃》的旋律走向,为什么会让我们觉得忧伤? 学生:歌曲的旋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