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134730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 第二十八课 超越嫉妒|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5-03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251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二十八,超越
  • cover
课题 《超越嫉妒》 学科 心理健康教育 学时 第一学时 课型 专题课 教学对象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四年级学生正处在10岁左右,个人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变得喜欢增强好胜,嫉妒心理也会比之前更容易出现。本节课正好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嫉妒心理的产生、危害以及控制的方法。 2.本节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内容主讲解什么是嫉妒,嫉妒的危害,嫉妒是如何产生,以及控制和克服嫉妒的方法。 3.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认识嫉妒,懂得消除嫉妒的办法,并努力克服嫉妒心。 (2)教学难点 消除嫉妒心,不把别人的成功当成嫉妒的原因。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正处在10岁左右,个人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变得喜欢增强好胜、相互攀比,嫉妒心理也会比之前更容易出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教育学生知道什么是嫉妒、嫉妒是如何产生的、嫉妒的危害以及消除嫉妒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学会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不容易产生嫉妒。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知道嫉妒是如何产生的,让学生体验嫉妒时的感受,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晓嫉妒的危害和消除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嫉妒,理性面对嫉妒现象,当嫉妒心理产生时能够控制和消除。 教学策略 活动体验法;讨论法;知识讲解法; 教学环境 与 资源 学生六人一组;多媒体;PPT课件;盒子4个;筷子6双;乒乓球8个。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 (游戏导入) 组织游戏: 今天咱们先来玩一次游戏,好不好? 组织学生玩夹乒乓球接力比赛的游戏。分成两组对决,以体现出竞争性。 (一)活动规则: 1.共两小组,每小组三人。 2.小组三人以接力形式把乒乓球从一个盒子夹到另一个盒子里。 3.中途不能用手碰球,若是球掉地上,则放回原来盒子里重新夹。 4.先夹完乒乓球的组为胜方,奖励一份小礼物。 (二)活动前动员 老师向全体学生提问如下问题,请他们齐声回答。 1.愿意参加的同学请举手。 2.希望自己能获胜的同学请举手。 3.认为自己比对方棒的同学请举手。 4.不希望输掉比赛的同学请举手。 认真聆听游戏规则; 认真回答教师的提问; 按要求参与活动。 1.赛前动员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发现学生与嫉妒相关的心理特征。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发现嫉妒的存在和产生。 活动二 (分享感受) 分享感受: 经过刚才激烈的竞争,获胜组得到了精美的礼物,未获胜组有点遗憾没能获得奖品。下面请所参加的同学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请参加的同学分享游戏感受。 1.没能参加游戏的同学,现在心情如何?心里怎么想的? 2.没能获胜的同学,现在心情如何?心里是怎么想的? 3.发现礼品比别人的小的同学,现在心情如何?心里是怎么想的? (二)讲解什么是嫉妒 嫉妒是与别人比较时,发现自己某方面(成绩、才能、容貌、财富、地位……)不如别人,内心产生的羞愧、愤怒、怨恨、敌视、报复等复杂的病态心理。 嫉妒俗称“红眼病”,“吃醋”,“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一)分享感受: 1.未参与者:自己没能参加游戏,感觉不公平,所以不开心。 2.失败者:感觉不高兴、不服气,希望胜利的是自己。 3.获胜者:奖品大小不一,希望自己得到大的,队友得到小的。 (二)认识嫉妒 (听老师讲解) 1.通过游戏后的体验分享,让学生明白嫉妒是发现别人自己强时,内心不平衡、不服气、不满意、甚至怨恨的消极情绪体验。 2.通过对身边有关“嫉妒”事例的列举和分析,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嫉妒这种不良心理状态的理解。 活动三 (知识学习) 讲解嫉妒产生的原因: 1.嫉妒源于同一方面的竞争 (如:刚才的游戏。) 2.源于被破坏的优越感。 (原先的第一名变成现在的第二名,自己不甘心。) 3.源于猴王心理和报复心理。 (以自我为中心,认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