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164873

通用版主题班会《端午节》 课件(14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班会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8359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通用,主题,班会,端午节,课件,14张
  • cover
主题班会 简介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 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 蒲节等,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 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 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一说纪念吴国忠 臣伍子胥的忌日),与春节、中秋等节日 同属东亚文化圈的中国、日本、韩国、越 南等的重要传统节日。 起源 据《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 五,盖端字之转音也。“端”字有“初始” 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 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 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 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 有传说端午节是为了 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 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 殉国。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 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 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 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 龙的节日说 学者闻一多指出,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 动———竞渡和吃粽子,都和龙有关,可能 是迎涛神祭图腾的习俗。相传古代中国南 方吴越人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每年五月 初五举行祭图腾仪式,以求来年风调雨顺、 大丰收。他们有在这天划着独木舟拜访亲 朋好友的做法。高兴时就即兴举行独木舟 赛,慢慢演变成今天过端午节这种习俗。 民间习俗 驱五毒 古代人们将蛇、蝎子、壁虎、蜈蚣或蜘蛛 称为五毒。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 五毒醒,不安宁。”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 提醒人们要防害防病。每到端午节,人们 用彩色纸把五毒剪成图像(即剪纸),或 贴在门、窗、墙、炕上,或系在儿童的手 臂上,以避诸毒。 挂钟馗象 此习俗在中国的江浙一带比较普遍。钟馗 是唐代一位儒生,因貌丑被皇帝除名,钟 馗一怒之下力碰殿堂阶梯而死。后钟馗被 附会成专门捉鬼的鬼王,并且成为人们在 岁末时张挂的门神。由于五月瘟疫易于流 行,死者众多,人们想起专门捉鬼的钟馗, 于是就在端午节悬挂钟馗象了。 舟竞渡 龙舟竞渡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因战国时代爱国诗人屈 原投江,民众竞相划船希望找到他的尸体。根据近人 考证,其实中国古代划龙舟并不限于端午才举行,龙 舟竞渡的习俗也早于屈原之前已经存在。古人将船当 作送走灾邪的工具,既然送邪,也就愈快愈好,于是 便衍生出端午竞渡的习俗了。古代参加竞渡的龙舟已 很讲究:船身窄而长,还有龙头、龙尾和鳞甲等装饰, 船上结七彩,张旗伞。竞渡时锣鼓喧闹、鞭炮齐鸣、 万人喝彩,场面极为壮观。可见龙舟竞渡其实也是驱 瘟避邪的一种行为,其原始宗教的意味浓于悼念忠忱 的爱国者。 香袋和兰草汤沐浴 古时端午节,姑娘们不仅爱佩戴“五瑞之 一”的石榴花为装饰,还要精心制作玲珑 剔透的衣香粉荷包和香袋,内装芳香馥郁 的药物如白芷、丁香等,其香气具有驱蚊 辟秽的功效。 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早于东汉时, 人们已习惯于五月五日及夏至期间开始吃 独具清香而消暑的粽子了;吃粽子的习俗 要到晋朝初年才固定在端午节,吃粽子的 习俗更已远传日本、朝鲜和东南亚诸国。 现代粽子的品种、花色都日益繁富,形状、 用料和馅类亦按各地的饮食习惯和口味而 有所不同。 知识大问答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 ),又称 ( )、( )、( 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 )等。端 )的传统 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 ) 国大夫( )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 民俗文化共享,( )之名人尽皆知,追 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 ( )、( )、( 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 )等。端 )的传统 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 ) 国大夫( )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 民俗文化共享,( )之名人尽皆知,追 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