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唱祖国》 教材分析: 《歌唱祖国》这首歌曲诞生于1950年5月,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崭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伟奋进的步伐。这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又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祖国颂歌,也是一首既有进行曲风格又富有抒情性的群众歌曲。歌曲由主歌和副歌组成,在号角式的引子之后,副歌从弱拍开始,有分解的主和弦音构成的上行音调和铿锵有力的节奏,给人以豪迈雄壮的感觉。主歌包含三段歌词,在雄壮有力的音调中,糅合了真挚深切的赞美之情。主歌与副歌在节奏、音调、结构方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歌曲在主歌副歌交替后,以副歌结束全曲,构成了带再现的三段体曲式。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歌唱祖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能运用雄浑有力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 熟悉主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要求学生在气息控制下快速有弹性的演唱。 3.同学们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然后说说感受。引出本课学习目标:听赏《歌唱祖国》,板书课题。 二、听赏《歌唱祖国》 1.初听: 播放《歌唱祖国》音乐。问:你听过这首歌吗?什么时间听到的?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齐唱还是合唱? 2.教师介绍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这首歌诞生于1950年5月,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崭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伟奋进的步伐。 3.启发质疑:同学们想知道哪些问题呢?预设问题: (1)歌曲分几部分?每个部分讲述什么内容? (2)旋律中那些乐理符号是什么? (3)这首歌曲的主要节奏型有哪些? 4.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次聆听歌曲。 播放《歌唱祖国》音乐。 5.小组合作解疑。 6.师总结: (1)歌曲的主要节奏: (2)歌曲出现反复记号,歌曲用了大量弱起小节和附点音符。 (3)师带领学生练习节奏。 (4)师小结:歌曲由主歌和副歌组成,在号角式的引子之后,副歌从弱拍开始,有分解的主和弦音构成的上行音调和铿锵有力的节奏,给人以豪迈雄壮的感觉。主歌包含三段歌词,在雄壮有力的音调中,柔合了真挚深切的赞美之情。主歌与副歌在节奏、音调、结构方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歌曲在主歌副歌交替后,以副歌结束全曲,构成了带再现的三段体曲式。歌曲比较雄浑有力,我们应该用有力的声音来表现这首歌。 7.再听歌曲,出示一组选择题,巩固: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选择: A、 欢快活跃 B、亲切抒情 C、雄浑有力 (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A、 婉转细腻柔美 B、粗犷豪放抒情 C、中版 壮大行进地 (3)我们应该怎样唱?A、用雄浑有力的声音 B、婉转细腻柔美的声音 8.跟琴轻轻地把歌词填入。 9.分组讨论歌曲的情感处理,并进行试唱。 10.齐唱,分组演唱。 11.请几位同学用打击乐伴奏。 三、小结,评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