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281959

人音版五下第六单元第4课时《编花篮》课件(23张PPT)+教案+素材

日期:2024-05-29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41次 大小:1013622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音版,课件,教案,PPT,23张,五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4课时 《编花篮》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的民歌,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折射出不同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体现着厚重的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的积淀。雪鞋民族民间音乐,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是每一个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 本课以民间音乐的学习与欣赏为主题,精心挑选了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以“听、唱、舞”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并借助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河南省的民歌和歌舞曲的风格特征与相关文化,感受体验地方音乐的的韵味及内在情感,弘扬祖国的民族音乐。 教材分析:《编花篮》是一首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河南民歌,歌曲以“编花篮“为题,借物抒情。粗犷的气质和醇厚朴实的情感流露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歌曲采用由四个各为4小节的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在以宫(do)、商(re)、角(mi)、徵(sol)、羽(la)五个音的基础上,还使用了变宫(si),构成了六声宫调式。全曲在节奏上包含了各种由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型,与欢畅的旋律进行结合在一起使人感到欢乐、舒畅,充满着喜悦的心情。歌曲的结尾?“那哈依呀咳”衬词的运用,尽情地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发自肺腑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是,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还要注重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欣赏音乐、演唱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的态势。常规与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每节课堂教学,贯穿于整个学期。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不能松懈。音乐课如果单单只是教唱几首歌曲是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的,要通过唱、练、赏、游的方式让学生能对音乐产生兴趣,特别是能学会欣赏不同国家、民族及不同风格的音乐,通过音乐来起到美育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编花篮》 第4课时 学科 音乐 年级 五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唱歌曲《编花篮》,感受河南民歌的特点,指导学生用活泼的情绪、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过程与方法:在演唱歌曲《编花篮》的过程中,掌握前倚音、下滑音和甩腔的演唱方法,了解民歌创作的基本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河南地方民歌,激发学生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鼓励学生更多了解具有家乡地方特色的歌曲。 重点 运用听唱、识谱等多种形式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准确演唱歌曲中带有装饰音和衬词的旋律。? 难点 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介绍:河南洛阳牡丹是中国名花之一,花朵硕大,花容端丽,雍容华贵,超逸群卉,素有“花王”之称。牡丹竞放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学生观看图片并回答:牡丹花是我们国家的国花,又有“百花之王”的称号。在中国传统意识中,牡丹被视为繁荣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你知道哪里的牡丹最漂亮吗?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 民歌即指民族民间歌曲。是在民间世代广泛流传的歌曲,是最大众化的音乐形式,是大众口头创作的、并在流传中不断丰富着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 作品介绍:《编花篮》是一首个人创作的作品,但现在常被冠名为河南民歌的名头。《编花篮》词作者是钟庭润,曲作者是郭复善。1959年,北京《歌曲》半月刊第3期首发了《编花篮》。196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播歌曲《编花篮》,1986年经女歌手俞淑琴重新配器演绎,流行全国。 歌曲欣赏:教师播放歌曲视频并讲解歌曲的速度:中速歌曲的情感:高兴、活泼、开心、愉快、欢乐等。教师范唱: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