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422088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设计+课件(35张PPT)

日期:2025-05-2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159550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课件,35张,PPT
    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浙江、罗店”等17个词语。 2.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 3.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 2.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让学生读准字音,并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提出疑难的方式,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笔画较多的生字如“蜒”,重点指导识记。引导学生理解“蜿蜒”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读通课文后理清文章思路,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深入研读,分别找到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事物的特点写清楚的,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准确与贴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游览过程示意图。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祖国的山川秀美,到处都有迷人的景色。瞧,这是哪儿?展示家乡的溶洞风景。 揭示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理解“记”在题目中的含义 2. 点明体裁特点,介绍游记是记叙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板书:游记) 三、检查预习 1、 指导学生结合汉字形声字构字法,理解“蜿蜒”的词义,并引导学生学会书写“蜒”。 2、理清顺序 (1)按照预习汇报作者游览双龙洞时带有行踪的语句。(学生汇报,相机出示相关的句子。 (2)师生共同完成画游览路线图(PPT)金华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3)思考作者是如何?把游览的景点连贯自如地写在一篇游记中的,请再读刚刚画出的语句,说说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甸,过了罗甸就渐渐入山。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是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空隙流出。 ……大约行了八九米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4)写法:作者通过过渡词或过渡句把沿途游览的景点串联起来,使整篇文章顺畅连贯。?同学们想不想尽快一探洞中的景色,那就迅速读课文5———7自然段想想哪处景点令你印象最为深刻,并说说你的体会。 四、感受“孔隙”的特点。 (1)师:什么是孔隙?(小孔、窟窿) (2)从“孔隙”这个词中,你知道这个景点的特点是什么吗?(板书:窄小) (3)师: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的窄小的呢?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圈画出相关词句。(生交流,师相机指导) 4.学习表达方法。 (1)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师:老师把这两句话改动一下,谁来说说改动前和改动后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课件出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怎样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的小船。 ②师:原句的短短两句话用了4个“小”字,就是为了突出小船的小。你还从哪儿感觉到小船的小?(相机出示:并排仰卧 再没法容) 师小结:作者没有用具体的数字写孔隙的窄小,而是用小船的小表现出了孔隙的窄小。 (2)课件出示句子。 ①(相机将课件中的词语“后脑、肩背、臀部、脚跟”变为红色)师:你有什么发现?(预设:这些词语都和身体有关) ②师引导:凡是和身体有关的部位都写出来了,“从……到……到……,没有一处不……”,从这样细致具体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孔隙的窄小) ③师:读读这句话,读出作者的感受吧! (3)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自以为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